胡先生 发表于 2013-1-7 13:30:39

盘点2012最爱的照片《母亲的针线活》

我们兄妹五人一小的穿戴,全靠母亲缝缝补补的一手针线活解决的。白天,母亲下田同父亲侍弄庄稼,晚饭后,坐在油灯下忙她的针线活。拿起一件旧衣服,琢磨着冬装改夏装,或是大衣服改件小衣服,不管谁穿,总是提前改好。
  解放初期,刚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哪有什么好穿好盖的。我记得盖的被,是手工织的粗布,一床被小哥几个扯着盖,更谈不上有褥子。肉贴在炕席上,早晨起来半面身印上了炕席纹。穿的衣服都是“花旗布”做成的。那个年代有句顺口溜:“里三年,外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把棉衣穿过了冬,那棉衣的里子或是面儿,还要“连轴转”,拆下来当夏衣。衣服破了,母亲就把包补丁的包袱打开,找块合适的补丁补上;如果补上的补丁破了,那就补丁摞补丁。那种穷日子确实难为了母亲,就是靠着母亲的一手针线活才度过年复一年的岁月。
  冬天的夜晚是母亲“开夜车”的夜晚。一盏光亮摇曳的煤油灯,放在炕头的墙台上,母亲借助那微弱的灯光长针短线地忙个不停。我们哥几个躺在被窝里,两眼不时地看着母亲做活,说不定什么时候,母亲就把谁从被窝里叫起来,把一件正在改做的衣服往谁身上比量。量量长短和肥瘦,之后就用安慰的口吻说:“这件就给你凑付过个冬,来年再换新的。”母亲那慈祥的神情和带有商量的口吻让我们都乐于接受。每天晚上,不知母亲做了多长时间针线活,反正全家人早起时鼻孔都是黑的,尤其是母亲,被灯烟熏得更厉害……
  深秋,地上有霜了,“鸡跷脚”的时候到了。母亲把攒了一堆的旧布头全派上了用场,用饭米汤把旧布打成袼褙,用来纳鞋底,给我们赶做过冬的鞋。我是家里兄妹中的老大,当时我年纪还小,纳厚鞋底纳不动,薄鞋底就由我来纳,让母亲腾出手来做些其他针线活。那时,一家人穿的鞋全是母亲一手做的,有时还给舅舅家做几双。我们穿的衣服尽管旧但干净,常受到街坊邻居夸奖:“你妈就是手巧,这么一帮孩子,冬夏都有衣服穿。”接着又跟一句,“小小子不用穿什么好的,衣裳再旧再打补丁也比露肉强。”
    多年了,当年被视为宝贝疙瘩的缝纫机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如今我们已经长大,不再穿母亲纳的衣服,只是偶尔会纳双鞋垫,苦辣酸甜的生活我都经历过。过去的穿戴与现在是没法比。我住在楼里,冬有厚被夏有薄被,却永远忘不掉母亲给我们做的衣服!














苦刀大侠 发表于 2013-1-7 14:11:34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顶起!

老袁 发表于 2013-1-7 22:55:23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邵轩 发表于 2013-1-8 19:08:31

向老妈妈致敬

雨宁君 发表于 2013-1-10 21:32:56

{:soso_e179:}真好看,巧手女工

冬天雪 发表于 2013-1-13 12:30:52

向老妈妈致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2012最爱的照片《母亲的针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