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老城: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tomas0536 于 2013-1-20 23:52 编辑在汉中,迄今为至,要说古民居留存相对集中且有一定规模的地方,大概就要数西乡县老城区的这一片了。
西乡老城,始建于元代,在明清以后,渐次得到扩建和整修,现在遗留的格局,大约是原来老城区面积的一半。下面,我想分几个主题,用数码相机为看官朋友们介绍一下其中比较有味道的一些看点,权当在给大家散发《西乡老城区导游册》。
一、老街道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450757b9ed44046f0b.jpg
图1:西乡老城鸟瞰。就古朴程度而言,在西乡老城区中,东关正街(图2)、武昌馆街(图3)、小南街(图4)、火神庙巷(图5)等处,古风依旧,可资玩赏。漫步其中,您愰然间便会产生置身于民国时代的感觉。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4619af5e4a7d21c832.jpg
图2:东关正街。依中国建筑风水之古制要求,在城市的东边,一般规划的都是市场,其盖取《易经》东“木”生发之意。这西乡县城东关一带,经历代商贾的经营,店铺栉筚,绵延数里,为旧时西乡最为繁华的地段,现在,其旧貌基本保存完好。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489b63a72203479709.jpg
图3:武昌馆街。从宋元起,西乡即为“茶马互市”的水上前哨地之一,故而,南方商贾多集于此。鄂商之所以能坐贾西乡,其渊源在于西乡在清初时有大批的移民来自湖北。另外,牧马河连汉江至汉口的通畅水运条件,也是鄂商愿驻西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49afd84ab7758d0e7c.jpg
图4:小南街。此街位于古县衙东翼,为“开运”之街,过去,在小南街所对之城门上,就悬“开运”二字。因为,西乡旧时的对外贸易,全赖城南的牧马河水运,另外,西乡的主要人丁分布,也是在南片的杨河、柳树、峡口一带:有人气之处,才可能有运气嘛。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1cec1e32af2295831.jpg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1aea8939931042f84.jpg
图5:火神庙巷与察院街。过去的中国城市,在“基础设施”中,是必然会有文庙、关帝庙、火神庙、马王庙等这样的祀神建筑。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它们分别主宰着仕进、军事、消防和供给。消防之所以在旧时的中国城市显得重要,其主要原因在于彼时的城市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易生火灾。为此,仅靠一家一户修起一道道防火马头墙来解决消防问题,显然是让人心理觉得不够踏实,所以,火神祝融,就有被供俸起来的必要了。
二、宗教场所
也许因为西乡是移民城市的原因(清康熙年间,知县王穆曾从两湖赣川黔有组织移民3万余人,至道光年间,西乡外来移民己达8万之众,相当于全县当时一半的人口),在西乡这地方,对外来习俗的包容性是很强的,至少说,各种宗教之所以能在西乡生根开花就是一个明证。现在,在西乡老城区内,尚有五种不同的宗教活动场所(图6、图7、图8、图9),若能一一观之,不仅可欣赏到不同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同时,也应是一次文化之旅了。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20aa39ea2a407854b.jpg
图6:清真北寺。清真寺,在老城区内共有五处,它们分别代表了伊斯兰教的三个门派。清真北寺,是伊斯兰教尼合瓦尼派的活动场所。需要说明的是:西乡县,可是陕西最大的回教县区,其中城西的鹿龄寺,是中国回教葛底忍耶派仅次于麦加的圣地,现己申报为“国宝”级单位。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30dd35ca80546776f.jpg
图7:天主教堂。建于1902年,当时为意大利教区所辖,其地处县城东关之闹市区。为此,我在想,在中国,凡佛道儒庙堂,多筑于人迹罕至的幽林野岭,而西式教堂,则多选址于能聚拢人气的城市广场或堡垒、码头边上,何也?或答:一者俸神,一者亲众耳。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49cf05a12ac0b4f5a.jpg
图8:基督教堂。始创于1893年,这是由一位名叫杭秀贞的英藉女传教士筹建而成,也正是这位英藉女传教士,在西乡开办了近代第一所女子学校。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5c90cae6c7dd10dff.jpg
图9:静海寺。佛教,在西乡老城内相对处于“弱势”,原来城内有广庆寺、波罗寺、弥陀寺等处,现均己废弃。图示之静海寺,虽是现在城内的一处新建寺院,但因其功德影响较大,现在的香火是非常旺盛的。
三、门
在西乡县老城区内,我以为,其中最有味道“看点”,应是一些古旧的门。为此,我还拍了一个系列:《西乡之门》。兹精选几帧,与大家共赏。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6c663239ec6a40c1f.jpg
图10:这是一张我认为较为得意的“个人摄影作品”,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气度不凡》。可能看官朋友搭眼一看,觉得这门仅仅是有点儿沧桑味儿罢了。嗨,请您仔细看看那门脑上的几个字吧:秀挹南峰。哈,此户位于察院街上,门朝南开,主人之胸臆,看官是可怀想而知的。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8dde43524721baaab.jpg
图11:一望便知,在过去,这肯定是一个大户人家。在西乡老城区中,类似的门楼,在火神庙巷中较多。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2592d7cb5cc3e0220bd.jpg
图12:这扇门,一直紧锁着,我曾去过几次,是很想见见这门的主人。其主要动因是想了解一下这门上用白漆书写的这幅对联是出自何人之思?哇,多么的空灵、淡雅啊!这拟联之人,想必一定是位坊间名士了?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3008540962386cb03c0.jpg
13:这,是一道巷门,一条巷子也要开个门,且上悬一块“清真巷”巨匾,其立意,确是令人沉思良多。
四、历史文化遗迹
在老城区内,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遗迹就更多了,兹此,我只想撷几处要点为看官朋友们呈上。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301b28bf302b19b3e4d.jpg
图14:泮池。这是古文庙主殿前的一处半园形池子,据考,天下文庙皆然:文寄曲星,曲则水流,以池聚之,便有涌泉之思。同时,筑此池亦取文以润物意。池之所以砌成半圆形,一则表达了州县庙宇的虔卑姿态,二也是对前来朝拜的文人学子是一种警示,即:内圣外王式的圆满,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修为。在池上,有三桥,中间一桥,是只有皇上与状元可行走其上的。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3027b162187d42704e9.jpg
图15:照壁。屡毁屡建,如图所示为清广绪元年所建。照壁背面有一面栩栩如生的《鲤鱼跳龙门》浮雕。据载,明清两代,西乡及第进士共有9人,其中以两江总督李文敏的影响最为巨大。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3033f645678e1e385bd.jpg
16:李大人府第。主人名叫李文敏,西乡人,清咸丰二年进士,历任江西巡抚、两江总督。今府第己为多家居民切割,而其外观亦能显示出当年之气派。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3046faa787ad8818e0d.jpg
图17:古井。这是清真寺巷内的一孔百年古井,因其水泉清洌,得到了历代执政者的保护。在井旁之石碑上,记录了当年一位山西籍把总为古井修砌护栏时的史实。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305429dd43321b4a007.jpg
图18:古堤与镇水铁牛。古堤筑于1834年,时任知县名曰胡廷瑞,故此堤亦称“胡公堤”。筑堤材料除沙石外,还有糯米浆等固堤防蠹之材料。堤成,是基本解除了西乡城区之水患。今堤虽己废为巷道,但有一尊镇水铁牛在昭然往史。
http://www.xixiang.com.cn/bbs/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102/1102072306e02e55902b9e96f8.jpg
图19:戏楼。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为袖珍的戏楼,其破败之相,亦折射出当今戏曲艺术之式微。当时,我在拍摄这戏楼时想:这台上,当年都曾演出过什么样的剧种呢?呵,在陕南,确是很难界定出一种主流剧种,而在西乡这样的移民县,更是如此了。
不错的记实 很棒 路过 挺喜欢 顶 顶 还不错 路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