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yster 发表于 2013-3-6 22:34:47

谢谢各位的鼓励,继续上片
2012.9.塞罕坝
当我还在山脚下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丝毫没有可能出现霞光的可能,而且当时我的椎间盘膨出的毛病又犯了,犹豫半响,到底要不要爬到山顶?到底会不会有彩霞出现?好在我最终选择了忍痛爬上山顶,见到了想要见到的一切。但是赛罕的天气就是如此神奇,往往在你即将放弃的那一刹那,会给你带来莫大的惊喜。其实人生不也是如此么?

这张的后期也非常少,没有用任何滤镜,因为当时光线已经可以让快门足够慢,可以让我有充分的时间摇黑卡。事实证明,不用任何滤镜,画质是最好的。




与这匹马对视的刹那,不由得想起一部电影《马语者》,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其他的想象就交给你了。

Loyster 发表于 2013-3-6 22:37:36

每一张照片,我都会仔细的或多或少的进行后期的调整。
2012年8月卓尔山
为了将前景的野花取进镜头,我需要靠他们足够近,将脚架放到最低的角度,人不得不趴在地上观察取景器,当站起来的时候,站在一边的孩子笑话我:老爸你趴在驴粪上啦!


拍摄于2011年9月呼伦贝尔太平村。太平村,一如这名字,一个游人罕至的平和静谧村庄,傍晚时分走在村间的小路,夕阳最后一抹光辉透过树丛,照耀在游子彷徨不知归处的旅途上。是离去的回望,还是归来的翘首,来去之间,只剩恍惚了。
为增添气氛,在画面中加了几只鸟儿。


拍摄于2012年6月涠洲岛
其实这是一张失败的片子,在快门快将结束的时候,突然一股海浪将脚架摇动了,整个画面变得模糊,无耐实在喜欢这张海浪的光影和动感,可是晚霞消失的如此之快,此时真的感觉到什么叫光阴似箭了,后面总也拍不出同样的光线与动感了。好在同一位置拍了好几张,于是将别的照片里的枯木挪过来,合成了这张。

Loyster 发表于 2013-3-6 22:39:55

“天上的海”
低角度的拍摄,广角的透视畸变,常常让我感觉这张的海面似从天上要倾泄下来。



Loyster 发表于 2013-3-6 22:49:59

前面这个人是我朋友,总是经常结伴出游拍片,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是在是幸事。很多片子里面,我们常常互为模特哈哈。经常喜欢在风景里加个小小的人实身影,似乎意味更为深长些



新换了显示器,还没有校正,感觉新显示器调整出来的片子饱和度和对比度,要比以前的片子低一些,而蜂鸟的图床似乎将对比,饱和进一步降低了,上传的照片与我电脑里的比起来,整体要发灰一些。不知道各位观看的感觉如何?这张后期稍微降了黄色的饱和度。


2011年9月呼伦贝尔恩和。沉寂的心,如这河水,淌过静默岁月一草一石,那些人,那些事,带走他们的温度与冷冽,终究汇集成自己无声的,生命里记忆的海洋,从此都会波澜不惊。

Loyster 发表于 2013-3-6 22:54:05

2011年的恩和小镇河畔。曾经先后来过两次呼伦贝尔,而每次来都要到恩和这个地方,隔着静静流淌的小河,看对面初升的晨光一点点将小镇照亮。加了一片0.9的渐变灰镜。但是原片感觉高光部分还是过曝不少,幸好是RAW格式,可以在ACR里挽回不少细节



下面这张恐怕大家会奇怪了:太阳怎么会与星星同时出现呢?哈哈,这个其实是俺天马行空的实验,也可以说是弥补遗憾:本来是要到这个湖边拍星辰的,但是起得有些晚,等走到湖边时天色已经见亮,星星也无影无踪了,幸好来的路上拍了两张天空的星辰,就用两张合成了这张“超现实”的画面。希望下次再来,会拍到真正的湖面上的星辰!


这张照片是用一张RAW格式,用智能图层蒙版修出来的,足足花了将近一个小时,获得了船体的高动态细节。但仔细看还是不够精细。希望今后自己无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调整,都秉承“在严谨中体现美”的原则!


2012年12月,再过一天就是圣诞了,自己却独自跑到涠洲岛“穷得瑟”,冬天的涠洲岛寂寥而冷清,走在无人的海边,彷佛世界只剩下自己。

这个季节的天空只剩灰蒙,没有云,没有光,大家看到的天空,是千里之外的塞罕坝的天空,原谅我有一点小小的“完美主义强迫症”,手痒痒又将天空移花接木了。



Loyster 发表于 2013-3-6 22:55:03

待续

秦岭胡瓜 发表于 2013-3-10 17:05:08

精彩的总结,经典的弱光拍摄,丰富的表现和想象,前期和后期的高手!学习了。期待能看到您的新作。

晨曦 发表于 2013-3-11 23:15:31

真棒!我去涠洲岛下雨,什么都没拍上!再继续更~{:2_31:}

Loyster 发表于 2013-3-12 20:21:17

谢谢大家鼓励,这几天在外地,等回去在续上!

荆客 发表于 2013-3-13 11:20:29

{:2_37:}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拍摄四年,我的风光照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