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二)沃野千里
大地苏醒
此地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景象皆美。远芳那苍古的延绵,让我心动!远望连绵起伏土地,寂静无声下是勃勃的生机和鲜活,虽清净守拙,却是极不安分。广袤开阔又安静的白鹿原,听不到一丝来自城市的喧嚣,是一渊黄土桃源,我能想象陶潜为何自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又为何返璞归南山时那样的兴奋急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都静静流淌在时间的无息里,和这塬一样厚静原始,沉默了又沉默。如今,时代在变迁,这里却变化不大,依旧保持着淳朴简单的气息,炊烟袅升,桑田麦垅。更添了几分灵性知性。
老树苍翠
自然的空灵与安详,我们一行身处其中。茶鼎夜烹千古雪,水醇幽泉霜当魂。在原上喝茶聊天中,我得悉一朋友在华胥购得2个桩基地盖房种菜不亦乐乎:问道“这里有房子出售吗?帮我打听打听。”哈哈朋友先是看着我亲切地笑,见我认真的神情,进而点头答应。长安,蓝田,白鹿原,灞桥,灞河,,,温一壶老酒,或煎一壶香茶,古今往来,茗墨山水,尽说吧。李义山临行前有写“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沟壑纵横
白鹿原位于西安市东南方,浐河以东,蓝田县西南方,灞河以南,长安区东北方,焦汤河以北;东南依终南山余脉篑山,西安市旅游环山公路顺沟南北贯通;西和南临浐河,东和北依灞河,四面环水,居高临下,自古就是军事要地。从地质上来看,白鹿原原面覆盖100多米黄土。地质学家认为,这是亿万年形成的风成黄土台原。南北宽约有10千米,东西长约30千米,面积约有263平方千米。原面平坦,原坡成45度落于四周河面,海拔600-780米。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没有大型的工业,空气污染到不了这里,平均气温比西安市内要低2-3度。白鹿原原下面积约110平方千米,已经成为西安市的绿肺。
春耕秋收
白鹿原是连接秦楚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灞河就修筑了军事要塞“灞城”。秦末农民起义时,刘邦进军关中,首先屯兵灞上,迫使秦王子婴不战而降。在唐代,显贵死后多葬于此,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级官吏的墓园有百余座。人去世后,白鹿原人是讲求厚葬的,如果你看了这里的风俗,顿时感到了这里文化积淀的深厚,心底不由肃穆庄重起来,就会明白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这般壮观。
晨光映照
您可以从书上了解白鹿原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小说《白鹿原》正是以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为刻画对象的,她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不仅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更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您要是问当地人读过这本小说吗?他们会说都听过好几遍评书了。问感觉怎么样?当地人会回答,写得太骚。哈哈“骚,你还听好几遍?是不是被骚吸引的?”我笑问。乡党会哈哈大笑,说,白鹿原人可不像小说里写的,都是很安分守己的,谁要是像书里那样子张狂、发骚,还能在乡里见人吗?
沧海桑田
从地理位置来看,白鹿原是秦岭山脉向北延伸形成的一个土原,它东靠终南山的篑山,原上的土层厚达100米,与陕北的黄土高原不同,这里雨水丰沛,树木葱密,土地肥沃,浐河灞河环绕周围。因为其独特的自然地貌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发生了许许多多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白鹿原地区的人文氛围。而出生在白鹿原附近的陈忠实,当他想以白鹿原为背景构思一部长篇小说时,这些历史是他无法回避的。只是,直观去看白鹿原,它与任何村落无异,站在白鹿原上回望下面高楼耸立的蓝田县,白鹿原倒是能与现实产生一些距离感。
沃野千里
相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选择建都之地,来到这片原上,看到白鹿出现,随即认定此处为风水宝地,就开始动工建城,但是这片原下竟然沉睡着一头千万年的巨鲸,这神鲸受惊后甩尾西去,形成了条大沟,自此这沟就叫鲸鱼沟,这原就叫白鹿原。鲸鱼沟将白鹿原天然的分为两半;北原和南原。北原平坦,南原缓坡,从对面横岭上望白鹿原坡,就像一条苍茫的古城垣。
麦穗飘香
白鹿原现今位于西安市东南,在浐霸两河之间,分属与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白鹿原)中的滋水县的原型就是蓝田县。白鹿原土壤肥沃。物产富饶、气候宜人、盛产小麦,被誉为蓝田县的“小麦囤”。
古朴苍劲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北接黄土高原,南界秦岭山脉,西高东低,西窄东宽,东西长约300公里,平均海拔为500米。关中“八百里秦川”,人口密集、土壤肥沃,盛产小麦、棉花、是世界上较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之一。农业耕种是关中地区持续了三千多年的基本生产方式,男耕女织、春种秋收、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方式也一直保持了下来,形成了淳厚、古朴的关中民风。
大地金黄
庄稼汉们发现白鹿跑过以后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几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白鹿跑过以后,大地一片金黄,有人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奄奄一息的狐狸,阴沟湿地里死成一堆的癞蛤蟆,一切毒虫害兽全部都悄然毙命了。
美妙景象
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瞬忽之间就消失了,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敦清,毒虫灭绝,万家乐康,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
壮阔丰美
白鹿原古文化遗址十分丰富,上世纪90年代初,白鹿原村民挖出了大量的、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三角陶罐、石器、骨器、铁器,还有玉陶饰品、食过的残留骨节等,范围达几百亩。白鹿原所在的关中平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出现并形成了最早的农耕、建筑、纺织、制陶、冶炼等生产技术,还创造最早的文字。关中有蓝田猿人、老官台遗址、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高陵阳关寨遗址、大荔遗址等。关中民俗文化就是这种长期历史文化的“遗存物”和“活化石”。
精彩! {:2_31:}{:2_31:}{:2_31:} 辛苦了,不错的纪录片。 有心人拍有意义的镜头、写有意义的事。但照片处理的不一般大小,影响整体效果哦? 邵轩 发表于 2013-6-30 2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心人拍有意义的镜头、写有意义的事。但照片处理的不一般大小,影响整体效果哦?
此图现在“新摄影”上传,要求300kb 、做图时用ram格式用来保证细节,图片为10多个mb 、压缩时反而造成图像画片较小,较郁闷,请老师指教!
作为白鹿原人,谢谢您! 美图、美文,欣赏{:2_3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