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皆是 发表于 2013-8-1 21:01:06

白鹿原(九)沃野富庶


落日晚霞
光影如此沉重,似不愿以星星点点的快乐跳跃在白鹿原的天空。站在养育了三秦子女的这原上,关中平原广袤深邃的土地啊,那一行行昂首的葵花上,深深拓着的是三秦大地苦难的脚印!要不,望着落日的晚霞,透过云层那闲散的紫色雾气,我怎么就看见在犁铧翻开的新土上、在牵着牛儿慢走的田埂旁、在背负着儿女的乡间小路上,劳作的脚印竟然如同那种豆的土窝窝一样让人心碎!当历史的车轮在人类记忆的回沟里碾压出一道道清晰的时光印记时,荣耀与耻辱、光明与黑暗、抗争与践踏、鲜花与毒刺就像高原上年久的车辙一样,在向记忆的天边无限延伸,这些承载着荣耀与耻辱的印记,在时光无情的鞭笞下,在暗夜的闪电里,或是夺目的阳光下,显现了原本的真实。


如画家园
历史的尽头应该是星河的璀璨还是蓝天的清冽,镜头无法捕捉,但当我站在可以审视历史印记的山巅或足以捕捉那已经被视为惯常的丝丝屡屡时,我却无法以诗的情怀高歌,也无法在光影的技巧中寻到成功的慰籍!是的,太沉重了,以至于我迈出那寻找历史印痕的脚步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渭河岸边也沉沉地隐去了。我站在土原之上,望着那如画的家园,连同那散落在渭河里千年的星辰和古老的三秦大地流淌了千年的辛酸往东而去时,夏日的清风激起的阵阵涟漪,让我的心一圈圈地荡开了!


无尽原野
清风轻轻地佛起了的夏日的清凉,在这黄土遍地的白鹿原上,忽然能清楚地看见---就是从这里开始!中国式的情色欲望、家族权斗,在小说和影片中纠葛前行,小人物的命运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和脆弱,凭借这一幕幕浓烈刺目的画面展示出来,直直刺入观者的内心。那个席卷了原野的古老和不羁的风云故事让人回味。望着无尽的原野,看见世间的苦和乐,有悲伤也有希望的面容,忽然发现,白鹿原上的光影,竟然如此地沉重!凝固了我们镜头,使我无法掀动本来轻松的快门。我无法高歌,亦无法悲伤,我不知道如果歌唱,将是一曲悲凉的挽歌,还是深情的颂歌。


河流产物
渭河从两座大山的夹角处,猛地一跃,便冲出山的包围,进入了大平原了。公允地讲来,这平原正是河流的产物,是它在亿万年来,裹挟的泥沙在步入黄河之前,在这里形成的囤积。人们把这种平原叫冲积平原。这平原有八百里长。宽的地方有三百里宽,窄的地方有一百多里宽。南边的高山叫秦岭,北边的高原叫陕北高原,它们将这块平原夹定。人们将这座平原以这条河流来命名,叫渭河平原。而在历史上,好事者又叫它关中平原。


风水宝地
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金城千里”指渭河平原四周为山原、河川所环抱,犹如一座规模庞大的天然城堡。关中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面是黄土高原,再向北方和西北方,还有黄河天堑为屏障,东面也有黄河阻隔,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雄关漫漫
为什么叫它“关中”,原来它的东西南北,被四座雄关围定。东边的那座关,叫函谷关,就是一个叫老子的写《道德经》的人,骑青牛飘然而过的那个关。西边的就是我们的大散关。“大散关”是它的名字,“铁马金戈”是过去年代的文化人,给这个气象森森的关隘,加上的一句张扬的词儿。南边的那个关叫武关,北边的这个关则叫萧关。萧关在平凉境内。据说,匈奴大单于冒顿至萧关,属下问:“匈奴人的疆界在哪里?”冒顿马鞭一指:“匈奴人的牛羊在哪里吃草,哪里就是匈奴人的疆界!”如是四座雄关,将这块枣核状的平原围定,将这平原上的一代一代的人物围定,将平原上的那座千古帝王之都围定。


沃野富庶
关中平原土地疏松肥沃,又有泾、渭等河流提供水源,十分适宜耕作。《禹贡》把关中的黄壤土,定为上上等,即是最适宜种植农产品的土地。经过周、秦、汉三朝的开发,以及秦、汉政府在关中大力兴修水利,使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支援了关中都城的经济。西汉时,关中已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粟米的储备,牲畜的数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关中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只占全国的十分之三,但却拥有全国十分之六的财富,充分显示关中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地位。


晚霞映照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连天荷叶
关中地势险要,在古代交通和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守军只要坚守四面山岭上的关隘,敌人是难以攻入西安的。因此古人说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不少君主为了首都的安全,都选择在关中的名城西安建都。
关中关隘:长安所在处的渭河平原区之所以被称为关中,因为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


风景如画
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泾水和渭水,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泾水与灞水等六条河流最后一并汇入渭水。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舒展平坦。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改善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关中山水也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雅兴,仅一本《全唐诗》就留下诗篇百余首。


俯视西安
白鹿原一个深情而神秘的地方,闻名遐尔。“白鹿原民俗风情旅游区”地处西安市东南,白鹿原腹地,鲸鱼沟中上游,距西安20公里。白鹿原自然环境独特,东南依山,三面环水,风成黄土堆积台原面积263平方公里,海拔高于西安300米,虎视十三代古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长治久安的天然屏障:土层厚达百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地下水蕴藏丰富,鲸鱼沟水万古长流,水质甘冽甜润;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四季分明。


深情凝视
白鹿原原高坡陡,居高临下,依山傍水,地势雄伟,灞河水环绕原脚,原上平坦开阔,是古长安东面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传说中的黄帝灭蚩尤之战遗址就在原上南边的“尤风岭”。汉景帝大将周亚夫、唐李渊女婿左亲王卫段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都曾屯兵白鹿原上。白鹿原隶属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镇,在西安市的最边上,只是一个安静的村子。因了那本同名的书,白鹿原总算露了些脸,村口有一碑,上面有陈忠实写的“白鹿原”三字。碑的对面有一个大园子,是薄姬墓,圈起来的地很广,但未加修缮和管理,中间的封土堆,台阶145级,耸起于一片麦田之间,在上面看五月的麦田,四下是金黄的一片。


老头子 发表于 2013-8-1 21:41:54

又见佳作美文。支持。

红娃娃 发表于 2013-8-1 23:35:44

俺收藏了!         我很喜欢!

侯伟 发表于 2013-8-1 23:49:26

内容文字很棒的说。

索朗郎加 发表于 2013-8-2 02:11:49

不错 不错 学习了

比比皆是 发表于 2013-8-2 09:16:48

侯伟 发表于 2013-8-1 23:49
内容文字很棒的说。

感谢侯老师的图章赞誉!

暗淡的月 发表于 2013-8-6 13:46:09

{:3_48:}

风景这边独好 发表于 2013-12-8 11:49:37

欣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鹿原(九)沃野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