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M42罗口单反相机演绎–Pentax阵营之Fujica福士卡篇

358人阅读 2012-3-14 13:27

  Fujica 是化学感光业巨头 Fuji Film 公司的相机品牌。Fuji 最早进入 35mm 单反相机市场要追述到 1962 年的第一部机型 Fujicarex,比 Yashica 和 Mamiya 只晚 1 年,比 Nikon 晚 3 年。


  它的 35mm 单反机历史比较曲折。最初 60 年代 Fujicarex 用的是老 X 卡口,70 年代转用 M42 罗口,80 年代又回到 X 卡口,最后于 80 年代中完全退出该市场。这其中的背景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市场学教科书,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从 1971 年 Fujica 使用 M42 罗口的 ST701 开始到 1978 年结束的 AZ-1,共计持续了 8 年。虽然它的整个单反机产品线市场业绩表现平平,但最辉煌的还是这段 M42 历史。在此期间有很多新技术的应用更使产品具有特殊地位以至于今天还被很多人推崇为 M42 相机中最好的。下面就仔细道来:


  1、Fujica ST701


 


  1971 年推出。Fujica 第一部焦平快门和 TTL 测光相机。首次采用蓝硅测光元件,比 CDS 晶片测光更加均匀可靠。使用全机械布帘焦平横走快门,最高速度 1/1000s。收缩光圈测光。用2节 1.35v 水银电池。


  在此之前的 Fujica 两款单反机型都用的是叶片快门和非 TTL 测光。如果说真正意义上的方便使用还得是从 M42 相机的推出开始。


  图中的是早期生产的机身,有黑白两色,额头上的 Fujica 商标是凸出来的。后期的就改成凹进去的了,并且闪灯座也由冷靴改进为热靴。配套的镜头也和早期的 Yashica-DX 和 Auto Mamiya/Sekor 镜头一样光圈调节环是白色的,显得比较漂亮。实际上这个白色光圈环是个时代产物,看看同期的其他家如 Nikkor,Canon,Konica 的镜头也是一样。这部机身的镜头坐和其他家的 stopdown 测光机身都是简简单单的,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而 801 的则在外面多出了一圈配合镜头的光圈耦合作全开光圈测光用。Stopdown 测光的 M42 机身还是天下大同,到了全开光圈测光的机身就各家都不一样了。


  这部机身和 Yashica,Mamiya,Konica 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窄了些。肯定的是 Yashica 和 Mamiya 用的是同一部机身。而 Mamiya 当年又为其他公司生产过机身和镜头。那 Konica 和 Fujica 的机身会不会也都出自 Mamiya 之手?答案不得而知。


  Fujica 的机身的比较怪的一点是机身底盖上的三角架接孔始终在边上,而不在机身的重心线上。不知道是何缘故。架在三角架上看上去有重心不稳的感觉。


  如果你看完全篇就会知道这是 Fujica 罗口机身唯一的一部全速全机械快门 stopdown 测光的机身。非常可惜的是它用的水银电池,否则将是现在最实用的罗口机身之一。 2、Fujica ST801

  1972年推出。世上首次采用 LED 指示测光,取景器内左侧有快门速度显示(和 Nikon FM2 那样的类似)。全机械快门最高达到 1/2000s。配合 Fujinon EBC 两针镜头可以实现全开光圈测光。用以前和其他单针镜头可以收缩光圈测光。用一节 6 伏特 4R44 电池。早期的 801 额头上的商标是凸起的,字体显得宽大。后期的改成凹版的了。


  801 增加了快门锁,但要先往上提起快门钮再转动才行,操作繁琐了些。如同胶片感光度的调节方法。后来的 901,705w 和 AZ-1 的快门锁改进成外环拨动型,一拨即可。下图的扭上的绿点扭到红点位置即为锁定位置。快门速度选择扭上的 1/250s 档位上由一个太阳标记,意为室外晴天的时候推荐使用的快门速度。1/60s 是最高闪光同步快门速度。这个指标就比纵走快门低了一档。



  Fujica 紧跟潮流的新产品设计速度也很快。几乎和 Pentax SPF 同时推出全开光圈测光。而且此机在 M42 相机中快门速度是最高的,就连今天 Cosina 生产的 Bessaflex TM 也只能是个平手。由于是全机械快门,比较准确可靠,被很多人誉为 M42 机械相机的佼佼者。


  要注意的是 Fujinon 两针镜头和 Mamiya SX 系列镜头一样,用在其他 M42 机身上时只能用 stopdown 测光。如果要用在转接环上时因为光圈耦合针而不能正确安装。而且因为镜头上没有 M/A 切换钮而不能在镜头上作 stopdown,这样只能用最大光圈拍摄。 其它家的 M42 镜头用在 Fujica 全开光圈测光机身上也只能做 stopdown 测光。作 stopdwon 测光时要先按住收缩光圈按钮,然后同时再半按快门释放钮测光,这样就占用了两个手指。有点不太方便。


  下图是 Fujica 机身上的和镜头上的互相配合的光圈耦合针:这个设计和 Mamiya,Nikon,Minolta 的一样都是在光圈环上的外耦合。Pentax 和 Canon 则用的是内耦合。



  3、Fujica ST901


  1974 年上市。全开光圈测光,电子机械混合快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电子最高快门速度1/1000s。五档机械快门 1/60s,1/125s,1/250s,1/500s,1/1000s没有电池也正常工作。目镜帘,曝光补偿。红色数字 LED 取景器内上方中央显示测光正确使用的快门速度。这个显示装置是 1978 年的 Canon A-1 的前辈。


  此机功能较齐全,特别是电子机械混合快门设计是在 M42 相机中少见的。看得出 Fujica 是为和 Pentax ES/II 争夺专业用户而设计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在使用机械快门时没有测光,得凭经验。这一条还真得非专业人士不可。再就是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时也没有曝光锁。早期的版本在额头上标有 Auto Electro 字样,看起来 Fujica 是多莫为这台电子快门技术的机身而骄傲。


  无论如何,即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ST901 也绝对是一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相机。当年应该非常畅销才对。但其当年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界。1975 年欧洲带 Fujinon EBC 55mmf1.8 套机零售标价 614 美元。而 Pentax ESII 加 SMC Takumar 55mm f1.8 套机才卖 430 美元。用户在这两架规格相当的相机中如何选择大家可想而知。 4、Fujica ST601

  1973 年上市。全机械快门最高 1/700s,stopdown 测光,用两节 1.3v 水银电池。这个 1/2 档的最高快门速度遗传了以前 STX 系列做法。真是不解,可能标示它的镜头光圈可以以半档调节?这台机子产量很少,二手也比较难见到。


  5、Fujica ST605



  1977 年面世。规格同 ST601。随潮流机身设计开始小巧。Fujica 的 5 (尾数)系列的推出比之前的 1 系列机身轻了很多。除了机身体积以外,更多的还是内部使用了塑料材料。


  6、Fujica ST705



  1977 年面世。全机械快门最高速度 1/1500s。全开光圈测光。又是个半档的最高快门速度。是出于市场目的为了和 ST801 拉开距离?原因恐怕不得而知。快门锁和 ST801 的一样用起来比较繁琐。



  这部机子快门比 801 低了半档,测光显示是指针式的不如 801 的分级 LED 显示精确。但价格也低了一半。如果不追求最高快门速度倒非常实惠的选择。 7、Fujica ST705w

  1978 年上市。规格同 ST705, 增加了可以使用电动卷片器的设计,还有取景器内有快门速度指示。W 即 winder 卷片器的第一个字母。另外还有一个小改进,快门锁改成了比较简单的外圈直接拨动型的,比先前的拉起转动型的更快捷易用。


  那个快门速度指示在取景器左边,上面列出所有快门速度值。然后用一个绿色的指针指示目前的速度设定。我刚刚那到机子的时候,误认为是测光指示用的。但仔细再看,才发现原来测光指示是在右边的传统正负号追针指示。如果再有光圈指示就圆满了。


  1980 年美国的套机零售价 199 美元。


  8、Fujica ST605n



  1978 年面世。ST605 的改进型。规格同 ST605。n 即 new 新型的意思。在取景器内增加快门速度读数。


  9、Fujica AZ-1


  1978年推出,Fujica 最后一部 M42 罗口相机,功能上看是 ST901 的简化版。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机械电子混合快门。电子最高快门速度1/1000s,三档机械快门 1/60s,1/250s 和 1/1000s。配合 43-75mm 变焦镜发售。和 ST705w 使用同一个电动卷片器。正负两档曝光补偿。用三节 1.5 伏特 SR44 电池。和 ST901 一样,用起机械快们来还是两眼一抹黑 - 没有测光。一个比较大的改进,半按快门可以锁定曝光值。


  从新的 AZ 名字来看,Fujica 应该是开始了一个新的系列相机。当时的自动曝光技术开始突飞猛进,这个新的系列应该以自动曝光为主,A 即代表 Auto 自动的意思。但 Fujica 却没有把这个系列延续下去。而是改用了 X 卡口并以 AX 系列命名。实际上这个 AX 就是 AZ 的 X 卡口的继续。


  这是 1978 年 AZ-1 在北美的市场宣传小册子。上面的主标题是“更接近你的家庭”,副标题是 “Fujica 变焦镜相机”。这部机子是世上第一部配合标准变焦镜发售的相机,其宣传重点是使用变焦镜头能让你更方便接近你的生活。的确,不用换境头就能用到中焦段把你的主体拉的更近自然让你更接近你的生活和家庭。Fujica 奠定了日后非专业相机的镜头配置标准。从那以后标准变焦镜就开始很快成为相机的标准配置。可见厂家是如何引导消费的。


  总结一下:


  Fujica 罗口单反相机是日系仅有的四家(Pentax,Mamiya,Fujica 和 Ricoh)可以全开光圈测光相机品牌之一。虽然在当年 M42 时代由于市场策略失误而无法步入市场主流行列,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可以享受它的产品的独特品质。其中令我最欣赏的是它的取景器最亮和放大倍率高达 0.96 倍(现在的各家顶级机身不过 0.8x 倍),至今仍无出其右者。还有精致的做工,全开光圈测光,光学表现被后人推崇的多达 11 层镀膜 EBC 镜头,加上二手机身价格比 Pentax SP 系列低等诸多优点,虽然全开光圈设计给使用其它品牌镜头和机身带来些不便,但还是要推荐给 M42 的玩家。


  说起 Fujica,就不能不说配套的 EBC 镜头。1971 年 Pentax 推出了 SMC 7层镀膜技术生产的 SMC Takumar 镜头,使得其在光学表现上超出对手甚多。但 Nikon,Canon,Zeiss 公司认为这是纯粹哗众取宠的市场宣传。因为他们也已经在自己的镜头产品上使用了多层(3-4层)镀膜技术。并且认为 7 层镀膜是不可能做到的。而 Fuji 公司却宣布他们已掌握了 11 层 EBC 镀膜技术,并很快将应用于自己的镜头生产。


  随后,Fuji 成功推出使用 EBC 镀膜技术用在自己的 M42 罗口镜头 Fujinon EBC 上。很多专家对其表现赞叹不已。在 1974 年的第 4 期《Fotografare》杂自上 Maurizio Micci 对 Fujinon EBC,Super Takumar 和 SMC Takumar 做了抗眩光对比测试,结果 Fujinon EBC 镜头完全胜出。


  由于在 1979 年 Fuji 公司停止了 M42 罗口机身和镜头的生产,Fujinon EBC 镜头开始进入 X 卡口时代。由于当时 Fujica 的罗口机身不是市场主流,加上生产时间短(从 7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M42 罗口的 EBC 镜头生产数量不大。所以现在才成为众多 M42 爱好者的抢手货。数量自然比 SMC Takumar 少很多,价格也高不少。


  Fuji 自 80 年代中退出 35mm 单反相机市场,从此 Fujica 35mm 相机销声匿迹。但其优质 EBC 镜头依然在大幅相机和电视及电影摄影机市场得以传承并占有很大份额。镀膜也发展为今天的 Super EBC。


  下面是罗口 Fujinon 镜头列表:

  EBC 16mm Fisheye

  EBC 19mm f3.5

  EBC 24mm f2.8

  EBC 28mm f3.5

  EBC 35mm f1.9

  EBC 35mm f2.8

  35mm f3.5

  EBC 50mm f1.4

  EBC 50mm f1.8

  50mm f1.8

  50mm f2.2

  EBC 55mm f3.5 Macro

  EBC 85mm f4 Soft

  EBC 100mm f2.8

  EBC 135mm f2.5

  EBC 135mm f3.5

  EBC 200mm f4.5

  EBC 400mm f4.5

  EBC 600mm f5.6

  EBC 1000mm f8

  29-47

  43-75 f3.5-4.5

  EBC 75-150 f4.5

  EBC 54-270 f4.5

  EBC 75-205 f3.8


  感谢 SHENCH 提供了他自己的 ST901 和 ST605N 的图。感谢罗罗细提供了自己的 ST605 图。


  这是 utah 自己加工的可以正确安装 Fujinon 两针镜头的转接环。只在镜头光圈耦合突起的对应处车一个槽,深度刚好够容纳下就可以了。然后在尾部装上一个挡片就大功告成!



  这是后来的 Fujica AX 卡口相机用的原厂转接 Fujinon 罗口镜头的转接环。注意环上的半圈的槽就是容纳那个镜头上的光圈耦合突起用的。反面的那个档片是用来顶住镜头的 stopdown 顶针。这样不管是不是只有 Auto 镜头与否,都可以收缩光圈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
  • 侯伟 2017-9-13 20:15
    支持
  • 侯伟 2017-9-13 19:41
    路过,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