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内容由第三方用户转载仅供大家交流学习,切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害或伤害;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admin@xianpp.com
近来此头沸沸扬扬,褒贬不一。关于是否缩水及其他技术参数老顽童。驴迹等DX已做了详实的说明和比较,本贴不再讨论! N家的变焦三剑客俺已悉收帐下,今收此头实为看中其轻巧方便,成像尚可。目前价格稍贵待大量铺货上市价格回落。不失为一不错的选择。今开此帖欢迎有此头的兄弟在此上图交流……
驴迹:焦内成像小结(光圈5.6时): 两句话:长焦段差,广角段好... 暗角测试: 暗角总结:又是两句话:长焦段差,广角段好.... 现在上图来说话,图片来说明NIKON AF-S DX VR18-200MM的优劣!
什么叫“相机上的AF启用(AF-ON)按钮置于ON处,VR无效”?AF-ON钮D70上没有,D2X上相当于一个功能键用于竖拍时设定自动对焦,AE/AF-L等功能。如果将AF-ON钮设于自动对焦,此时按下AF-ON钮镜头只是对焦而没有VR,按下快门钮VR启动。不知我说清了没,放心使用好了这种说明类似于“请勿将相机浸泡与水中”一样属于脱裤子FP,不必理会! TO:beaver,VR开启时类似电流嗞嗞声我的也有,我的XZP也有,应该不算问题。我觉得这头18-100端成像我还是满意的,焦段越长成像相对越软不过我个人还是可以接受的,类似拍报纸的测试我没做过,从我自己拍摄的照片看中央和边缘确有差异。但是图象不同于文字可能看起来没有文字差异的那么大,改天我也试试拍报纸。 啰七八嗦:看大家经常用报纸做测试,得出边缘解像力不高的评论,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焦平面的问题?从道理上来讲,焦平面应该是以镜头光学中心为圆心,以对焦点到光学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的弧面。对焦距离越长,这个弧度就越小,越趋于平面;对焦距离很近,这这个焦平面弧度就越大。 而你们贴报纸,是贴成一个平面的。再加上报纸贴的你们不一定保证一定跟镜头轴心垂直,所以报纸边缘就很难报纸同在焦平面上。糊也是正常的。以上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测广角的边缘会比测长焦的边缘差很多(焦距越长,焦平面越趋于水平,于是误差越小);小光圈的边缘比大光圈的边缘好(景深的帮助)。 那为什么定焦广角中焦或者金广角等的边缘就那么好呢?个人认为这是镜头设计时,非球面透镜做了补偿。定焦或者小变焦的补偿是比较好做的,因为误差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值。大变焦镜头的误差肯定是一个变化比较大的值,镜头变焦的时候又不能改变曲率,所以只能有一个折中修正。这就是大变焦头的难度所在。所以我觉得光靠报纸测试就去否定一个头,那是太武断了。 边缘解像力不高,其实是边缘的焦点不落在中心焦点的平面上而已。在实际拍摄中,有多少次机会要去拍墙呢?要翻拍旧照片等,也肯定是定焦头来做的事情。用好手中的镜头。以上是我对“边缘解像力”的一些看法;边缘“色散”和“紫边”“像差”等等不在此讨论范畴。
TO:LouisLee,真没注意这问题,AF-ON钮D70上没有。D2X上相当于一个功能键用于竖拍时设定自动对焦,AE/AF-L等功能。没试过AF-ON设于自动对焦时VR的状态,镜头昨天借出去了现在没法试,改天试一下。试着用连续对焦和自动ISO(快门优先)。这张是当天下午五点半拍的,北方的天暗的早,当时如果用100的感光度快门也就在1/100左右。这张自动ISO800、1/800秒在取景器里观察光圈尽量保持镜头可用的最大光圈然后用拨轮尽可能提高快门速度,机器设到连拍模式,半按快门连续对焦一旦和焦便自动拍摄。这头远端成像及最大光圈太勉强,有些题材就不必要求照好而照到就可以了。
LouisLee:这头配D70S是个很好的搭配,俺也准备这样配的,肯定比套头强,可惜米要多花不少“一镜走天下”这个说法我个人不太赞同,单反一大优势就是可换镜头,根据不同的拍摄需要用具有优势的镜头,浪费了单反这个优点,等于浪费米哦! 新手上大变焦的镜头是有优势可言的,因为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拍什么焦段,甚至于对焦段的概念还处于模糊当中,用个大变焦,熟悉熟悉,俺觉得不错,俺也是个很新的新手。俺觉得这支镜头的优点就是适应性强,成像也不错,俺喜爱旅游,用它陪伴旅程,可以避免旅程中更换镜头、负重镜头的辛苦,用它是个好的选择,当然,即使你有很多镜头,其实总有一两个的是你常用的镜头,可能18-200VR就是其中之一哦!以上是个人观点,同望指教。 关于进灰,对于DSLR来说是正常,对于这样结构类型的镜头进灰也很正常了。内变焦的镜头一般不容易进灰,而18-200VR容易进灰的原因是它是外变焦,镜头伸缩行程大,如果变焦速度快了,容易产生风箱效应,吸灰,灰就灰吧,到了实在不能忍受了再去除尘。
什么焦段合适我到没有刻意考虑过,但总的原则就是根据这个头短焦好长焦弱的特点来拍:在不需要景深和背景虚化的时候用短焦段,需要背景需化就用135mm以上的长角端。但就你说得偏软的情况实拍的时候并不明显,拍人像这样的锐利度足够了,何况还有VR要再锐利点用F8就很不错了。 其实XZP所谓成像好更多的只是一个心结,实际上实拍差距不大,在一般光线环境下2.8的光圈不是大是太大了,而且一般户外拍摄5.6-8的光圈下快门大多也有50-100(至少)的速度,模特儿没有你想象的需要那么高。其实XZP最大的优势是抓拍、舞台摄影和室内摄影这样的光线又不好又需要主体清晰的场合,一般情况下的拍摄和18-200比并无优势,但机动性就差了10万八千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