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作品 556

金钱 67

听众 11

收听 0

顺顺 +好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关注TA 发消息

一次出行

热度 1已有 1141 次阅读2011-3-25 23:24 散文随便写写

厌倦了,真的厌倦了,厌倦不等于不喜欢,只是厌倦了流于形式的文字,厌倦了这般的来来往往。文字总是在一个圈圈里,心有一种被包围的感觉。其实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厌倦什麽,犹如一个被突如其来的雨淋湿翅膀的小鸟。

  厌倦是不是空虚,可谓心不静,书难行。每每进入空间,蛛丝叠,杂草生,人烟少,语无声,越发加重了这种感觉。这种时候,一种出行的欲望,一个对新鲜空气的渴望,像潮水般涌过,不能自抑。北边的月每每闪过,也不知道那夜色中的光亮,和我此刻的心一样吗?

  人的一生也许已经注定,不管你曾经努力过还是继续努力着,就像是一本孤独寂寞的书。每行经一步,都会着心灵深处留下一个印记,这就好比僧人修行,也许是一条自虐的路,你必须通过不断考问肉体净化心灵。

  在熙熙攘攘的红尘里,排除外部诱惑很是不易。在孤独中完成心的旅行,让心重归自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现在很多人迷恋户外运动,据报道西安有个独行侠女一个人在弥天大雪中走了7天,硬是过了一次鬼门关。我想,通过这次独行,她的心灵一定也经受了深深的洗礼。到过西藏,你会看到许多一路步行朝拜的人,拜谒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心灵净化的过程。佛说:一切随缘。静湖说得好:案头放着《瓦尔登湖》,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去读?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静的感觉。读书随处净土,为什么我们不走进书里去找?因为我们觉得那样的安静太理想。译者说:梭罗是逃脱了概念和归类的,而我们逃不脱。所以,我们一直在找安静,可是瓦尔登湖那样的安静是梭罗的,不是我们的,我们的安静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寄情山水,不过求得片刻出世之欢,回到现实里,继续云烟迷乱。不是我们想不开,是这个社会对自己肯定太不容易。没有内心的平和,哪里来的安静?没有欲望一定程度的满足,哪里来的平和?除非大彻大悟,除非。。。安静,难道真的在风烟俱净之后? 朱子讲得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也许只有走出去,经历一次艰难的旅行,在路上再感受一次濒临崩溃?它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肉体和心灵的最后较量...我时常问自己,你有这勇气么?

   静湖又说: 为什么是行脚,而不是旅行?因为山山水水不是目的,即使我必须经历它们,而且我也绝对不会错过一次尽情的浏览。但是当借阅了别处的风景与人生,再借问了他人的领悟和实证之后,最终需要穿越的,是我自己内心的沟沟壑壑,需要找到的,是心灵的暗礁与险滩。”是的,带着心灵上路,带着寻觅上路,就是走在一条心灵朝觐的路上。。。

  我想独自面对空旷的山,漫无边际的路,那一定是一个寂寞的旅程,一步一步由心拖着身体,艰难而又坚定。这些身影我是见过的,在青城,在武当,在华山,在峨眉,在五台,也许还有... 

  这样的一条路是冷峻的,它鄙视世俗的机巧,它连续的崎岖和坎坷,弯折和起伏,拒绝着傲慢的车轮和红尘的浮躁;它也用汗水、疲惫、困倦、酸痛甚至眼泪绝望崩溃来考验来磨砺行走者的体能和毅力。

   这样的一条路是纯粹的,没有整饰,简单得有些粗野,粗野到逼使每一个经过者必须服从路的法则,它毫不通融地卸掉你世俗的权位、荣光,以及任何可能的倚靠,它逼使你只能倚靠自己。

   这样的一条路是孤独的,它能读懂寂寞,他能读懂和它相依相伴的大山,能读懂秋天的枯草和狂劲的风,能读懂冰封雪盖的苍茫与冷寂;

   自然,只有走过这样路的人,他也能读懂那些苦修的道家僧人和带着心灵上路的孤独和虔诚。也只有走过,你才会看到你过去没有看过的风景。那春天的花,夏日的彩虹,秋风里的红叶,还有冬天的雪。

   人生的路也是这样的,经历过,痛苦过,煎熬过。吃过苦,才知道什么是甜。走上顶峰,才会看到云端。也只有到过山顶,才会体会那高海拔的寒。翻越过山峰,经历了激流险滩,过来了,你才会对生活有更深的体会。

   我的下一次旅途在哪呢?自己也不知道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