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海底精灵 - 水下摄影

收藏

0

4

分享

海底精灵 - 水下摄影

侯伟 2011-11-2 20:01:02
蔚蓝色的星球,孕育了难以数计的生命;斑斓的海底世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幻想。一群“内太空”探索者出没于珊瑚丛、海藻林之中,在无重力的环境中迷醉、游荡。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气泡,什么都不留下”。 这是水下摄影师所恪守的。

ocean01-673x917.jpg

摄友:您好,2006年平遥摄影节,您策划了“还能持续多久的美丽”专题影展,展现了美丽的海洋景观,但为何给影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吴立新(以下简称吴):图片是直观的,我想通过图片来唤醒大家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海洋污染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但却很少被人关注,而通过图片目睹海底的机会就更少了,影展就是要告诉大家绚丽的海底世界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摄友:您是如何开始水下摄影的?

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三亚接触到潜水,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激起了我拍摄的欲望。为了携带方便,当时使用IXUS数码像机加防水罩,几次拍摄的结果令我既兴奋又失望——夺人眼目的色彩令我激动不已,但受卡片机性能限制,结果总无法让我满意。数码单反机的使用让我的拍摄更加自如,伴随器材的升级,我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积累, 利用自己的日文能力通过网络、书籍不断学习,研究日本的拍摄方法和技巧,也曾到日本请教过一位著名的潜水摄影师,他教会我面对水下环境如何对相机、闪灯进行设置,如何发现和接近被摄体等拍摄技巧方面的知识。几年下来,我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

ocean07-673x448.jpg

摄友:水下摄影是一项既危险又昂贵的拍摄活动,是什么使您一直专注水下摄影呢?吴:起初,拍片子只是为了娱乐、好玩。随着拍摄深入,我发现海洋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海水污染、物种灭绝、 海洋资源的大肆开发使得海洋环境远不如过去。因此我开始关注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的保护。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涌遍全身,后来“用影像保护自然”让我找到了方向。为了这个目标,我一次次潜入海底,不断拍摄、记录这些美丽的画面,我希望绚丽多彩海底世界能够感动所有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保护海洋环境,留住这些美丽的生灵。

摄友:您觉得在水下拍摄与陆地上有什么不同?拍摄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吴:最大不同的就是光强和色彩。光线随着深度增加,强度会逐步减弱,而光线中的颜色会逐步衰减,比如超过5米深的 时候红色开始衰减,当水深超过15米时就只剩蓝色了。所以陆地上的拍摄经验在水下是不适用的,我们无法根据光的方向、 强度等情况给出一个曝光值,而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经验系统。

ocean08-673x923.jpg

摄友:下水拍摄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吴:每一次的下潜都是昂贵的,但更珍贵的是难以再现的海底景观和有限的工作时间。所以在每次出发前我都会制定详细 的计划。在下水前你首先要决定使用哪支镜头,你不可能在水下换镜头。之后就要检查相机防水罩是否漏水,对于水下摄影师来 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般防水罩都有进水报警。但也有意外,有 一次我的密封罩出了问题,防水罩里进了水,但幸好没有渗入很多,后来检查发现机器没有受到损害,我的机器得以幸免。



ocean02-673x448.jpg

摄友:水下摄影您会选用何种镜头?

吴:水下摄影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摄体。浮游生物、沙粒等杂质都会影响成像,所以中焦以上的镜头基本不用。一般只用广角和微距镜头。而“百微”这样的微距头则是例外。

摄友:在水下摄影中会用到附件吗?

吴:由于水中偏色,胶片时代会用滤镜校正,下水前装到镜头上,但随深度增加色彩逐步消失,用滤镜就无意义了。拍摄微距时,对于极小物体,我使用专用的“湿接式增倍镜”,在水中直接拧到防水罩接环上。

摄友:在镜头前,有一个鱼眼型的罩,它会影响成像吗?

吴:我们管它叫“泡”,由光学玻璃制造,表面渡膜,它不影响成像,平时罩着,以免被珊瑚滑伤。也有有机玻璃制造的,价格相对便宜些,但成像远不如光学玻璃。

摄友:您在水下会用到三脚架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吴:会的,但是很受限制。海底布满了各种各样生物,我们的原则是保护他们,不要为拍片子把生物乃至周围环境破了。一般只有在沙底,没有其它生物的影响下,才能支起架子,趴在那里双手持机拍片子。多数情况处于漂浮状态,或用一只手 捏个东西,或用一个支棍扎在某个地方来稳定身体拍摄。

ocean03-673x918.jpg

摄友: 不少微距作品背景都是黑的,这是为什么?

吴:水下微距摄影作品黑背景是正常的。与陆地上相比,在水中调整光圈既决定景深也决定背景色彩的深浅。比如用微距拍摄一条很小的鱼,大约只有3厘米,你要保证足够景深就要收小光圈,在配合闪光灯时,被摄主体及很近的范围内是被照 亮的,但没有被灯打亮的地方就是死黑的,所以片子出来背景就是黑色的。

摄友:能否介绍一下水下的拍摄技巧?

吴:在拍摄微距时,你要尽可能的贴近才行,但是许多生物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平时“火焰雷达鱼”的鳍是立着的,一旦你靠近被它发现,它的鳍就会放下来,如果你再靠近它就半个身子退到洞里了,所以这时你要停下来,等它认为安全了再前进。如果要改横幅为竖幅,那你也要先退回来再贴上去,总之不能让他发现你的存在。所以你要学会如何接近这些生物。在拍摄大的物体时,比如一群鱼,你就要绕到它们前面拍摄,等着他们游过来,有时还需要几个人配合,一个人拍,其他人慢慢的驱赶鱼群。在呼气时也要特别注意,如果呼出的气泡打到鱼身它们也会受惊跑掉。

ocean04-673x529.jpg

摄友:对于水下摄影师而言,会有哪些危险?

吴:对于水下摄影师而言,减压病是威胁比较大的。减压病就是氮气在人体内聚积所造成的。氮气在大的水压下,通过呼吸循环,会像氧气一样会溶到血液中去,但不会被人体吸收,它要再通过血液循环返回肺部,再排出体外。但如果上浮很快,它就会在人体的组织中、血管中形成很多气泡,这样就有可能阻断血液循环,导致缺氧,如果大脑缺氧4分钟以上会造 成永久损伤,8分钟大脑组织就会坏死。所以减压病会关乎潜水员的生命。

摄友: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哪些危险情况?

吴:我认为最大的危险还是来自于潜水者对自己估计不足。做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在埃及红海,有个叫“蓝洞(BLUEHOLE)”的世界著名潜点,它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潜点之一,因为在这里已经有上百人遇难,造成这种情况就是因为那里非常容易造成氮醉和氧中毒。海流是我们常能遇到的,其中也有上升流和下降流,下降流会把你卷到一个更深的位置。人在一定的深度就会出现“氮醉”,有人在40米就会遇到氮醉,当大过50—60米后,人的反映、判断力都会下降。超过63米就会出现氧中毒,如果出现急性氧中毒,就会导致神经痉挛、抽搐、咳嗽等情况,这样就会把呼吸器吐出来,之后溺水死亡。试想一下,如果遇上下降流,把你卷到一定深度出现氮醉,然后再氧中毒,那么“蓝洞” 的惨剧就会再现。

ocean05-673x1001.jpg

摄友:作为潜水摄影师,平时要做哪些训练?
吴:我们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尽量不吸烟不饮酒。潜水技术训练是最重要的。比如呼吸会使人上下浮动,要学会利用中性浮力在呼吸时保持身体平稳,以便拍出清晰的照片。

摄友:与国外水下摄影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吴:与国外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摄影师的经历和经验上,比如英国有位水下摄影师,他从九岁开始就下水拍摄了,而我们目前就做不到。就潜水装备而言,我目前使用的就是水下职业摄影的顶级设备。

ocean06-673x448.jpg

■氮醉: 氮醉是在一定压力下氮气会产生麻醉作用,感觉像喝醉酒,但是它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不会像酒精那样持续很长时间。

■潜点: 就是已经有人潜过或看过的适宜潜水的地点,当地一般都会有被称为“导潜”的人,他们会告诉你潜点的情况。
蜘蛛蟹隐藏在珊瑚丛中的蜘蛛蟹,在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1-11-2 20:31:58

举报

{:2_37:}{:3_59:}
2011-11-3 08:49:28

举报

学习了
2011-11-20 10:49:56

举报

{:2_25:}
2012-3-6 10:19:58

举报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