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八百米沙漠大画幅

收藏

0

4

分享

八百米沙漠大画幅

作品转载 2012-3-22 15:08:38
bbl-1.jpg
带着相机穿越塔克拉玛干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族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我进去了,并且出来了,还带回了4500张照片
bbl-11.jpg
决定独身一人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之前,所有的知道我要这样做的人都忠告我,这几乎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挑战。而我,除了不做这件事情不甘心之外,对这次穿越是否能够成功,也没有把握。但是,结果,我成功了。回来之后整理这些珍贵的照片,我不敢想:如果不是我的相机陪我一路走,如果不是那些没有被人看到过的风景吸引我,我能有足够的动力坚持吗?好在,这个假设不存在。达里雅布依,绝望尽头的天堂。
九点半,新疆的天才刚刚泛白。我开着越野车,从于田县出发,前往号称全国最难到的乡——达里雅布依乡。沿着冰封的克里雅河,深入沙漠,穿过了无数大小沙丘、芦苇滩和胡杨林,路还是向远方无尽地延伸着。在行进的途中,我几乎产生幻觉,以为可能某个滩涂就是达里雅布依乡。手边的地图不断地提醒我,达里雅布依乡还在前面,我在近乎麻木的时候,被传为仙境的达里雅布依乡刺激着。11个小时后,车开了220公里,我终于在20点30分抵达达里雅布依。达里雅布依曾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路,盛极一时。随着风沙不断南侵,以及河水的改道或断流,这里昔日的繁荣
被茫茫沙海覆盖,留下了很多古代人类活动遗址,著名的有喀拉墩、丹丹乌里克和圆沙古城等,引来众多探险及摄影爱好者。在达里雅布依乡逗留一天后,我就和一名维族语翻译、5名驼工,带着由20头骆驼组成的驼队,开始了塔克拉玛干的穿越之旅。此行必经克里雅河流域的一片胡杨林,这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原生态胡杨林。27岁的翻译艾力买买提·吐尔逊热情地给我介绍我已经非常熟悉的胡杨,维吾尔人对胡杨有种特殊的感情,每次来沙漠,不同的人都会给我详细地介绍一遍。正是这些已经死去的胡杨树,最能吸引我。它们虽然枝干枯萎皲裂,但是显得苍劲有力,巍然挺拔,好像天然雕塑,几乎是随便找个角度就可以拍出非常美的图片。
bbl-3.jpg
1. 达里雅布依人的居所,简单但是坚固
bbl-2.jpg
2. 夜幕降临的时候,茫茫沙漠上只有胡杨陪伴我们

bbl-13.jpg
3. 达里雅布依的老人家,经历了沧桑后依然乐观
bbl-12.jpg
4. 行进途中,常常能看到各种已经风化的骨头,让人不寒而栗
bbl-4.jpg
5. 忠诚的驼队为我们穿越沙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深入“死亡之海”
胡杨林越走越稀疏,开始深入植被稀少的沙漠——真正的“死亡之海”。状况很快就出现了:这里的沙子细得跟面粉一般,见缝就钻。我的相机迅速地“中了招”!小沙粒钻进了机身和镜头,每次对焦时镜头里面都会发出“咔咔”的声响,听得我心惊肉跳。而后相机按键也开始不听使唤,常常按下去没有反应,好在这个现象只是偶尔出现,否则就只能用固定的参数拍遍全程了,对于一次精心策划的摄影采风,这无疑是灭顶之灾。另一个状况也很烦人,因为穿的鞋不适合沙地行走,第一天我的脚就磨起了泡。艾力买买提向我转达驼工头的意见,要我
坐上骆驼,如果需要拍摄可以随时停下来。考虑到骑骆驼会影响拍摄的“机动性”,我还是决定坚持徒步,走完全程。荒漠里的景色十分单调,因为是冬天,动物出现得也极少,因此要处处留意,细心捕捉拍摄素材。死鸟的干尸、锈蚀的铁桶、干枯的灌木⋯⋯平时不起眼的每一个细节在沙漠里都是那么难得,我都不愿意错过,每遇到一处便要仔细拍摄一番。为了寻找素材,我常常脱离驼队在行进路线的两侧搜索。对于我这样成了家常便饭的掉队现象,驼工们已经习以为常,也不再派人返回寻找,只是在最后一头骆驼脖子上挂上驼铃,让我远远地听到驼铃声,可以找回队伍。但我最远的一次掉队达5公里多,驼铃声早就听不见了,亏得这个时节沙漠风沙较小,驼队的足迹还依稀可循,才能够循着足迹赶上来。回想起来,确有几分后怕。第七天开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给骆驼找水源。而骆驼需要补充的水量非常大,靠我们自带的饮用水是不可能满足的。我们连找了两处冰冻的小水塘,取来的水都因为盐碱含量太高,骆驼无法饮用,失望和担忧笼罩着整个驼队。终于在第九天,驼工们经过半天全力勘察,终于找到一处合适的挖水点,七个人轮流挖了三个多小时,到二米多深就见水了。看着沙子里面慢慢渗出的水,大家别提多高兴了,一尝居然不咸,骆驼们畅快地喝了个够。平时骆驼总是显得很沉稳,动作和神态都很平和,这个时候因为渴累交加,居然张开大嘴打起了哈欠。如此生动的表情怎能错过,我马上拿起相机,按动快门。
百年不遇的沙漠雪景
沙漠雪景,是我此行最大,也是最出乎意料的收获。雪后的沙漠是极好的拍摄素材,我的心情马上好了起来。虽然雪还在下,在这样的雪中拍摄有更多的不便,但是我已经全然顾不上了。雪中行走的人和骆驼、白雪覆盖的茫茫沙丘、驼队踏过雪地留下的痕迹⋯⋯所有这些我都要收进镜头里。
bbl-9.jpg
bbl-8.jpg
拍摄秘籍
1. 沙漠拍摄首先要注意防沙。随行带上几捆保鲜膜,把它分别包在机身和镜头上,镜头的那一端不用包的太紧,否则会影响镜头的伸缩,导致影响画面的拍摄;包裹时一定要细致,封好每一处缝隙,这里的沙粒非常细,几乎无孔不入。
2. 此行始终没有用到三脚架,并非刻意不用,实在是一路上天气寒冷,而且因为只有一个人拍摄,精力有限,如果用到三脚架未免太费周折,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虽然带了三脚架也没能用得上,十分遗憾。
3. 在沙漠里,下雪的时候当然能拍到很独特的作品,但是条件也更苦,对相机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零下四五十度的气温,湿度很大的空气很容易让相机接缝处产生细小的冰屑,导致相机无法操作,同时,电池的能量也损耗得厉害,所以,要准备足够的电池。

bbl-10.jpg
TiPS
因为沙漠环境的特殊性,穿越塔克拉玛干线路费用比较大,个人用品(包括服装鞋袜)需要针对沙漠条件专门准备。一定要有向导,并且准备充分的给养,多带水果、蔬菜。秋冬季节穿越塔克拉玛干要做好充分的保暖措施,此地秋季气温有时可达0 ℃, 冬季白天气温通常在0 ℃以下。
bbl-6.jpg
旅行秘籍
当地饮食
克里雅人用面粉做大饼,他们把这种饼叫做“库马其”,这是他们的主食。这种饼厚五厘米左右,不用炉灶,是把沙子烧热后把饼埋在沙子里烤出来的。即使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也只烤一个饼,这张饼可能比锅盖还要大。
bbl-7.jpg
气候:塔克拉玛干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 ℃, 昼夜温差达40 ℃ 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可达百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
bbl.jpg
交通
这里不通公路,从和田县城到乡里的二百多公里路程只有20多公里柏油路,剩余都是在沙丘和沙山穿行。这里的交通主要靠毛驴、骆驼和马,2006年初自治区交通厅订制一辆沙漠运输车,是乡里的唯一现代化工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2-3-22 15:29:02

举报

震撼。谢谢分享。
2012-3-22 15:46:14

举报

你这是放毒呢!毒死我了都!太漂亮啦!{:2_37:}{:2_37:}{:2_37:}{:2_37:}
2012-3-22 15:55:29

举报

{:2_31:}{:2_31:}{:2_31:}
2012-3-22 16:00:36

举报

{:2_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