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萧玮 在野地里疯长

收藏

0

0

分享

萧玮 在野地里疯长

作品转载 2012-4-11 16:23:44
萧玮让人有种熟悉感,仿佛无论何时何地与他照面,都像是在与少年时代的自己重逢。现在的他正在用自己的影像守望着更为广阔的大自然,而当年那片属于少年的麦田,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肆意繁茂。
xiaowei01-673x448.jpg
萧玮:“麦田守望者”乐队主唱,于2010年自导环保纪录片《大象进行时》,旨在讲述亚洲象的生存危机,此片在第三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获奖。目前正在致力于新专辑以及新环保短片的制作中。
萧玮带着我们七弯八拐找到了一片小树林作为拍摄场地,还嘀咕着“怎么没有鸟呢”——萧玮带了他的800mm定焦镜头。萧玮从2008年留起的发型被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戏称为“滇金丝猴”,他笑起来脸上有很深的笑纹,瞄准取景器的时候表情会扭成一团。其实萧玮并不苛求身边的人环保,他始终认为自己所做的是一个传播者的角色,通过音乐、影像,把信息传递给别人。“拍了很美的照片,人们看了很感动,感动之后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一些选择”,这就是萧玮的目的。
从雨林到摄影萧玮与大自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源于2006年他的“天堂雨林”之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中,当伐木电锯刺耳的轰鸣声响彻耳边,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树在眼前瞬间轰然倒下,萧玮的心仿佛瞬间被眼前的景象给“狙击”了。
直到现在他还保留了一块当时带回来的树根,仔细闻还能闻到木材本身的香味。那个时候的萧玮还是带着一个卡片机四处新奇张望地状态,但雨林带给他的精神冲击让他始料不及,并且从此改变了他。

xiaowei02-673x504.jpg
在泰国,驯象人明趴在他的大象亚拉背上休息,泰国的驯象文化由来已久,但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里,他们面临生存困境。

他到云南参加了奚志农举办的训练营,在那里摸索着学会了摄影。很自然地,他被摄影捕捉的瞬间画面所吸引。对于记录自然来说,这实在是非常好的呈现方式。但说到摄影,萧玮有时还是会把“运气”两个字挂在嘴边,对他来说,拍摄野生动物有时是需要侥幸的一件事。比如有一次他兴致勃勃地去拍日出,偏偏赶了个阴天,下山途中他随手拍了几张雉鸡照片。拿回去给大家看,才被告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红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误打误撞拍到了很多专业摄影师都不常见地一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运气。当然这也要感谢数码相机给人可以重复捕捉的机会。新的守望者细数起来萧玮的每一台相机其实都是有“正主”的,都是萧玮在“蹭”,这里面有他父亲的美能达胶片机、有奚志农借给他的“长枪短炮”、还有我们从发布会上拿来的试用机等。萧玮用他“蹭”来的各种器材拍摄了很多的照片,有动物、有风景、还有乐队的队员们。
萧玮在拍摄动物时通常更重视趣味,并非画面感。他关注动物们的“表情”,像观察人一样地去观察动物,并且乐此不疲。比起单纯的收集物种或把某类动物拍到熟稔,萧玮更愿意把镜头对准有生活感的动物:比如一只傻傻地站在路边,嘴里塞满面包的海鸥。
而在萧玮拍摄的其他照片里,它们总有一个共同点,当你顺着他所呈现给你的视角去看,你总能在他的画面中找到天空。《大象进行时》是萧玮2009年参加泰国“与象同行”活动之后回来制作的。这个短片的拍摄用了一个多月,剪辑却用了十个月,用萧玮的形容就是“反正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从写解说词、到购置机器、剪辑他都自己完成,他的家被他改成了一个简单的工作室,而相关行业的好友简直成为了他的“答疑热线”。萧玮的女儿也一直在他跟前晃悠,以至于片头的解说女儿都可以背诵。

xiaowei03-673x897.jpg
清晨,一只蜗牛缓慢地爬行在泰国中部的一所寺庙里。

目前萧玮正在准备一个关于城市物种的短片,他把目光锁定在了北大校园,他惊喜地在那里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角鸮,还在一个夜晚从流浪猫嘴下救下了它们一只毛绒绒的幼鸟。他成天带着他的佳能EOS 5D Mark Ⅱ,叼着煎饼穿梭在北大校园里,看起来无所事事,实际是为一个不知道何时会到来的瞬间而在守候。萧玮用镜头和蹲在树上面无表情的猫头鹰互相打量,追着晃着大尾巴的松鼠到处挖坑,看它们储存食物。
但他也会经常抱怨器材的弱点,毕竟动物不会配合摄影师,对焦不易、高感不足、视频拖尾等等问题简直让他“百爪挠心”。“拍纪录片真是好东西都得上,有时候还要用上高速,比如拍翠鸟,它啪一下扎水里,每秒没有100格根本拍不了,长焦就不用说了。”
萧玮觉得看美景会让人上瘾,一定要到了那个地方才会明白走多远都值得。本来是抱着“玩一下”心态的他,却在玩的过程中渐渐入了迷。

xiaowei04-673x504.jpg
孩子们坐在一棵刚被砍伐的树桩上。巴布亚新几内亚被称为天堂雨林,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砍伐威胁。

用影像埋一颗环保的种子萧玮不久前在加拿大,狠狠地过了一把拍摄动物的瘾,他甚至在距离自己50米的地方见到了野生黑熊,而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按快门。萧玮在讲述这段的时候还不忘给我们普及了一下颇具他个人风格的自然知识,他告诉我们在野外碰到熊的时候千万不要慌,把手举高,尽量显得自己高大,然后和熊聊聊天,再慢慢往回退。
萧玮在加拿大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人,他发现人们对自己国家的环境资源、对自己的国家都很自豪。有一次他和一个住在酒店隔壁房间的黑人聊天。萧玮说加拿大太美了,你能在这里工作真好。对方很认真地说,有个地方比这里还美。萧玮问他是哪里,对方回答:“我的家乡。”
萧玮以前也经常说中国是最美的,而在深入了解物种现状之后,他很少再以“结论”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看法,也很难再底气十足地为自己国家的环境现状做辩护。用影像的方式去传递,比用语言或文字都更直接,更能让人们思考。

xiaowei05-673x441.jpg
位于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雨林中的湖泊,原住民的独木舟穿行于莫雷湖。

“其实我们拥有比北美更多样的环境,更多样的野生动物。北美连灵长类都没有,连只猴子都没有!”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说不上是自豪还是惋惜。
萧玮一直反对苦行僧式的环保行动,认为如果真正地环保一定要首先有一种享受的心态。比如你选择骑自行车,因为它环保,更因为你能真正享受骑车的乐趣。
他希望他拍摄的纪录片能“从入口变成出口”,人们通过他的纪录片和照片,能够进入动物的故事,感受到美好的力量,然后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找到危机的出口。环保理念就像种子,只要有人去播种,该发芽自然会发芽。
对话萧玮
xiaowei06-673x448.jpg



xiaowei07-673x340.jpg
萧玮的常用装备:佳能EOS 5D Mark Ⅱ 佳能EF 800mm F5.6L IS USM


《摄影之友》:这次带着索尼α77去加拿大的使用体验如何?
萧玮:高感还是不成,但是它的连拍救了我,连拍速度很棒,拍视频几乎没有果冻儿效应。我不太适应数字取景框。对不拍动物的人来说其实还是很好的一款相机。
《摄影之友》: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动物呢?
萧玮:我不知道,可能跟小时候住在后海有关系吧,小时候天天野惯了。
《摄影之友》:你拍摄的环保短片都是完全不考虑收益吗?
萧玮:《大象进行时》剪辑完我就直接扔到网上了,谁愿意看就来看,我都挺高兴。但这次的片子可能不是了,人们对免费的东西心态是不一样的,但指望赚钱是没打算过的,只是希望人们在心态上更尊重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