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互动交流 摄影教学 摄影之友 曼·雷 我为颠覆而生

收藏

0

8

分享

曼·雷 我为颠覆而生

作品转载 2012-4-12 17:52:26
他是个工作狂,他的工作室里走出过数位摄影大师。他思想前卫而不羁,曾参加达达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个艺术运动,影像作品打通了先锋艺术、时尚和上流社会界限。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实验,作品鲜活有趣,富有创新和前卫的气息,焕发着恒久的魅力。
本期推荐曼·雷的专家:唐东平
0.jpg 唐东平,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人像摄影》、《摄影作品分析》、《摄影构图》、《人像摄影教程》等著作。
唐东平解读曼·雷在艺术界我们很难给这位摄影大师一个准确的定位,因为他的艺术创作经历横跨欧美,不仅染指建筑与工业设计,还是美国“达达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推动者,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艺术圈里“跨界”的红人——尽管他自20年代起至40年代一直以摄影为生,他也一直坚持绘画创作。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现代主义摄影家中,只有曼·雷是完全以拍摄肖像为主业的,他在肖像艺术中的现代主义探索成了那个特定时期的典范。他的创作集绘画、雕塑、装置、电影和摄影为一体,集众多的“主义”和“流派”为一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界”艺术家。
曼雷最喜欢的色彩是黑白灰,他最喜欢的情人也是给他灵感最多的女人是最放荡不羁的吉卜赛人吉吉,他最喜欢待的地方是巴黎塞纳河左岸的蒙巴那斯。曼·雷的一生中有44年旅居在法国,巴黎是他最为主要的创作基地。曼·雷在一般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地道的法国人,甚至有时要比法国人更像法国人。
曼·雷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上,还在于他对于年轻人的表率与示范作用,曼·雷摄影工作室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艺术家的摇篮,他的助手如贝伦妮丝·阿波特(Berenice Abbott)、李·米勒(Lee Miller)、J·A·布瓦法尔(J.A.Boiffard)和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等,由于他们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到曼·雷艺术创作方式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日后均成为了摄影界中的翘楚与精英。
p078-1-673x1039.jpg
摄影师曼·雷大事记1890年8月27日曼·雷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
1908 年在纽约的国家设计学校(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上夜校。
1910年,曼·雷去艾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开设的“291”画廊学习绘画与摄影,并拿着自己的摄影剪贴和绘画相结合的习作让大师指点,在那里他接受了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观念和技法,
自1911年起他有意识地制作商业艺术作品,尤其是人像摄影,明显地受到了斯蒂格里茨的影响。
他在纽约遇见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毕卡比亚和杜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由于与欧洲前卫艺术接触频繁,他因此有幸成为美国第一批的抽象画家。
1915年,为了记录他首次个展的作品,他开始学习摄影,并很开始了摄影创作。除摄影外,他还参与电影的美术工作。
1917年,他与画家弗朗西斯·皮卡比亚一同出版了一期“达达”杂志,成为纽约“达达”艺术的奠基者。
1918年,在纽约开办了一家商业摄影工作室,专门拍摄商业性肖像。
1921年,他接受杜尚的提议,随同杜尚去了巴黎,从此以后毕生主要的工作均以摄影为主,进入到他一生最为辉煌的岁月。
1940年,曼·雷搬回美国好莱坞,从事摄影教学工作。
二战结束后,他欣然重返巴黎,直到1976年与世长辞。
被赋予期望的小伙子曼· 雷生前很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即使在自己撰写的自传类文章中,也很少披露儿时成长的细节。我们只能从众多与曼·雷同时代且有交往的艺术家的回忆之中,来尽量拼凑起有关这位大师的一些成长故事。曼· 雷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本名伊万· 雷德尼茨基(Emmanuel Radnitzky),父亲原籍为俄罗斯,母亲是芬兰人,移民美国后以制衣为业。十五岁那年,家人将他的名字改为曼· 雷——在英文中的意思是光芒闪耀的棒小伙,意在希望他能够长大后出名。
p080-2-673x817.jpg
小学徒遇大师由于家境贫寒,曼· 雷只能靠勤工俭学来挣学费,帮别人画建筑工程图,并在印刷厂当学徒,从排字工人学到排版设计。1910 年,在纽约这个城市的上空,现代主义的风云已经开始聚集。勤奋好学的曼· 雷一有空就去艾尔弗雷德· 斯蒂格里茨开设的“291”画廊观摩学习绘画与摄影,在那里他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值得庆幸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纽约第五大街遇见了毕卡比亚和杜尚,三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有幸成为美国第一批的抽象画家。1915 年,曼雷举办了自己的首个个展,为了记录他首次个展的作品,他开始学习摄影,并很快将摄影作为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三年后在纽约开办了一家商业摄影工作室,专门拍摄商业性肖像。
p080-1-673x476.jpg
叩开上流社会大门1921 年,曼· 雷随杜尚去了巴黎。他在商业摄影上的真正成功,是由于他一到巴黎后就很快打通了与贵族的联系——尽管他当时很穷,住在蒙巴那斯的一家简陋的旅馆里,但“在这个简陋的旅馆房间里,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他接待了当时所有第一流的人物和最出名的名人”。1922 年,他应邀到德· 卡萨蒂侯爵夫人家拍照,那时夫人穿了她日常的装束─ ─腰际绕着她豢养的宠物─ ─一条三米长的活蟒蛇,接待了他。她平时用于宴请宾客的花园里摆放着奇特的树木─ ─满树都涂上了闪闪的金色。侯爵夫人摆好自己满意的姿势准备拍照,但意外发生了。曼· 雷的灯泡一闪随即电线短路,他只好在自然光下完成拍摄工作,由于曝光时间较长,冲洗出的照片出现了模糊,人物的目光上下有些难看的叠影,侯爵夫人成了六眼怪物。曼· 雷一下觉得问题严重了。
但意想不到的是,侯爵夫人看了此照片后却惊喜万分:“您竟然拍到了我灵魂的颤动!”──这才是曼· 雷所始料未及的,这纯粹是一次真正的意外。这个意外的结果,令“达达”的曼· 雷对现代艺术又有了另外一层的更为生动而深刻的领会。当然,自此以后侯爵夫人积极引荐,陆陆续续地为曼·雷打开了其他贵族朋友的公馆大门。
遍拍当世精英在巴黎工作的第二个年头里,1922年11 月19 日, 诗人让· 科克托(Jean Cocteau)突然神秘造访,要他到一个家庭去给某个人拍张照,说好只能印两张,其中一张归那个家庭,一张归科克托,不过摄影家也可以给自己印第三张照片留作纪念,说定了以后要绝对遵守这个约定。曼· 雷同意了。
科克托领他到了奥斯曼大街,拐进了一幢居民楼,步入内室,曼·雷定睛一看,原来床上直挺挺地躺着的竟是一代文学大师──他先前在照片上见过的《追忆逝水年华》的著名作者普鲁斯待,这位写作者穿戴得整齐端庄,纹丝不动,他已经在前一日溘然长逝了。这一次看似偶然的机会,竟然让曼·雷打开了拍摄名人肖像的大门。这就好比是邓伟上门找到了李光耀资政,一下子打开了一个拓展事业的新天地。
后来,在巴黎这个当时还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曼· 雷几乎拍遍了当时文化界的精英人物。他拍过穿斗牛士服装的毕加索、戴单片眼镜的特里斯丹· 匝拉、醉态毕露的辛克莱· 刘易士、男扮女装的
杜尚、坐在汽车方向盘后的毕卡比亚、用手遮眼睛挡光的乔伊斯,还有马蒂斯、勃拉克、布朗库西⋯⋯
有评论说,曼· 雷不但拍摄了他自己的时代(精英),还拍摄到上一个时代(遗老),虽然只是一个末尾。
p081-6-673x593.jpg
一个实验派先锋曼· 雷的人像作品中,画面人物的肌肤常常充满着金属般的光泽,似乎在喻示着工业化时代的科技进步,是对机械时代的讴歌。他还将“梦”、“欲望”和各种超越社会习惯势力的情感表露,在自己的影像作品里展现出来,用以挑战种族和阶级意识的狭隘与偏见,表达他自己对追求人类普遍品质的挖掘与发现。他将自己的绘画有机地融入到摄影创作之中,以“物影照片”、“后期效应”和照片合成加工等方法,努力尝试各种可能出现的全新的摄影修辞手法,在不懈地努力之后创作出了大量的令人颇感新奇的实验性摄影艺术作品。
曼· 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那个真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受制于他所使用的工具与手段的,当你将生活看作是艺术时,艺术便就是你的生活!
p081-5-673x569.jpg
与尤金·阿杰的不解之缘曼· 雷与那位后来被大家称为“摄影家中的摄影家”的尤金· 阿杰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曼· 雷与阿杰同住在一条街上,虽然没有进行深入交往,但彼此都已相识多时。阿杰更因为曼· 雷而为世人所知。
1923 年至1925 年间,来自美国纽约的年轻人贝伦尼斯· 阿博特经好友介绍,来到曼· 雷的摄影工作室当助手,她不经意地发现了一些非常特别的老照片,她开始尝试以自己省下的生活费来收购那些照片,后来她知道这些照片均出自尤金· 阿杰一人之手,她大为感动,并劝说她的老板曼· 雷帮尤金想想办法。
1925 年,通过曼· 雷的介绍,她登门拜访了这位纪实摄影大师。阿博特了解到19 世纪末的伦敦、巴黎、纽约等世界性的大都市追求“画意”的沙龙摄影风行一时,但阿杰却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一直使用一台老式的大片幅相机,用老式的摄影工艺,记录着巴黎这个大都市的面貌,在30年里拍摄了大约8000幅照片。然而,阿杰的艰辛努力未能引起当时人们的任何关注。一生默默无闻,生前既没有出版过一本影集,也没举办过一次影展,连他自己最喜爱的照片最后也不得不以低廉的插画价格价卖给书商。1926 年阿杰终于因夫人去世和疾病缠身而停止了拍照。晚年的阿杰可谓贫病交加,一筹莫展。此前曼· 雷曾经送他一台小型便携的120 禄莱相机,然而阿杰却并不领情,他觉得这样的相机不适合他拍照,因为操作速度太快了,以至于让他无法认真思考。由此可见,阿杰是如何看重摄影的思考了。
凭着敏锐的艺术直觉,曼· 雷认识到,阿杰拍摄的虽然都是常见的事物,但却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觉上的纯净性”,是真正的毫无矫饰的现实主义,他的照片是一批很有价值的文化财富,它们也给年轻的阿博特带来了迅速而巨大的影响。没过多久,阿博特在曼· 雷的支助下,搜集到了五千余幅阿杰的作品,并联系到纽约的一家出版社,于1930 年,也就是在阿杰去世后的第三年,正式出版了尤金· 阿杰的第一部摄影集《阿杰——巴黎的摄影家》。而阿博特自己也沿着阿杰的这条道路成功地拍摄了纽约这个大都市,并于1939 年出版了她的摄影专集《变化中的纽约》(Changing New York),一步步奠定了未来摄影大师的方向。
从曼雷身边走出的大师从曼· 雷工作室里走出来的另一位摄影大师就是来自英国伦敦的青年摄影家比尔· 布兰特(Bill Brandt,1904 ─ 1983)。1929 年25 岁的比尔· 布兰特因为给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 拍了一幅得意的肖像照片之后,便被庞德介绍到了曼· 雷在巴黎的摄影工作室学习摄影。虽然布兰特当曼· 雷的摄影助手才三个月,但曼· 雷及其周围的艺术家们的种种大胆的艺术探索实践,却使初入艺术殿堂的布兰特大开了眼界,尤其是当时风靡世界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了他一生的摄影艺术探索。后来当曼· 雷再次在巴黎遇到了已经出了名的比尔· 布兰特时,十分疑惑地问道:“我实在无法记起当时你在给我当助手时,究竟学到了些什么?”“你在的时候,我确实没有学到什么;而你不在的时候,我倒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尔· 布兰特坦然地回答。
确实,曼· 雷的工作作风谁都知道,他简直就是工作狂,那有什么时间与助手沟通呢?倒是在他出去以后,比尔· 布兰特可以静心地整理工作室,那些留在桌面上和暂时放在抽屉里的底片和样片,那林林总总、莫名其妙的创意,着实让比尔· 布兰特着迷。
他从中悟出了艺术需要不按常理出牌的种种以前未曾设想过的可能性,这给他在后来在艺术摄影创意上的奇思妙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的确,我们从比尔· 布兰特的许许多多的作品之中都能隐隐约约地察觉到当年曼· 雷的影子。
p081-4-673x687.jpg
p081-7-673x844.jpg
曼·雷和他的情人模特
p082-2-673x516.jpg
曼·雷拍摄的法国巴黎的红人模特儿吉吉,因为情人曼·雷,这个吉卜赛女人在世界摄影史上留下许多艳情而曼妙的身影
转折曼·雷人生的两次重要拍摄
p082-3-673x803.jpg
曼雷拍摄的德·卡萨蒂侯爵夫人,就是这张照片令“达达”的曼•雷对现代艺术又有了另外一层的更为生动而深刻的领会
p082-1-673x512.jpg
普鲁斯特遗容,自此后曼•雷开始了名人摄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2-4-12 19:16:13

举报

{:3_62:}
2012-4-12 19:16:29

举报

{:3_62:}
2012-4-12 19:16:47

举报

{:3_59:}
2012-4-12 19:16:59

举报

{:3_62:}{:3_62:}{:3_62:}
2012-4-12 19:17:14

举报

{:2_37:}{:2_37:}{:soso_e100:}
2012-4-12 19:42:34

举报

{:3_62:}
2012-4-12 20:10:38

举报

{:soso_e100:}
2012-4-13 00:16:22

举报

摄影史上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