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AF-S尼克尔28mm f/1.8G,文中提到尼康从2011年开始更新f/1.8全画幅定焦镜头(AF-S尼克尔50mm f/1.8G),事实上今年除了28mm,尼康在年初1月与旗舰D4一同发布了AF-S尼克尔85mm f/1.8G。
显然这支镜头是针对AF 85mm f/1.8D的更新,那么这种更新最大好处就是镜头内置宁静波动马达(SWM),当配合使用如尼康D5000系列、D3000系列【注】这类不带自动对焦马达的入门级DX格式数码单反相机时,该镜头可进行自动对焦。 那么这支镜头就是个老头内置SWM版?当然不是!下面我们看一下规格对比。
规格对比
从规格上看,新头采用全新的光学设计,镜片结构并不相同,体积上虽有增大但重量确减轻,便携性有一定提高。体积增大自然滤镜口径也提高不少,为表格中三支镜头中最大的,达到67mm。相比此前试用的AF-S尼克尔28mm f/1.8G,这款镜头配置上要差一些,没有纳米结晶涂层。
MTF
镜头结构
【注】:D5000系列指D5000、D5100;D3000系列指D3000、D3100、D3200。
外观及细节
镜头盖、遮光罩、镜头
这款镜头设计风格与AF-S尼克尔50mm f/1.8G非常相似。但尺寸上约80×73mm,与AF-S尼克尔28mm f/1.8G的73×80.5mm,非常接近(85mm更为“短粗”)。尼康中低端新镜头都开始走轻量化,其重量仅有约350g。
7片圆形光圈
镜头手感、做工与AF-S尼克尔50mm f/1.8G镜头相近,塑料感较强,对焦环阻尼并不明显。与AF-S尼克尔28mm f/1.8G相比,明显档次下降,镜身上前段没有“金圈”,铭牌上也没有“N”标记。
支持全时手动
这款镜头提供两种对焦模式:M/A (带手动优先的自动对焦模式,手动对焦优先) 和 M (手动对焦)。镜头侧面有仅有SWM(Silent Wave Motor,宁静波动马达)、IF(Internal Focusing,内对焦)两个英文技术标识。当然与AF-S尼克尔28mm f/1.8G、AF-S尼克尔50mm f/1.8G一样,镜头侧面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字样。其实近些年尼康推出不少中低端定焦镜头出自大陆,相信只要价格合理“量”又足,没多少用户会在意产地。
卡口
另外尼康近年来推出镜头、机身,安装标记从小白点变成凸起的大白点,用户安装时候更为醒目。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款镜头的实拍效果:小编测试使用尼康D800作为机身。拍摄使用JPG(L)、AWB设置、ISO 100。
1.中心锐度
全图
F1.8,F2.0,F2.8,F4.0:
F5.6,F8.0,F11,F16:
从图中可以看出F4-F5.6这款镜头表现更好,属于最佳范围,整体锐度还不错,全开光圈偏软,建议用户收小一些光圈可获得更高的画质。
2.畸变及暗角
f1.8 暗角
f2.0暗角
f2.8基本暗角消失
f3.5
f1.8 打开暗角控制
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还是存在一定畸变,但并不明显。f/1.8全开光圈下存在暗角,不过光圈收到f/2.8之后便不存在了,当然我们可以打开机内“暗角控制”,这样全开光圈便可消除暗角。
3.紫边表现
f1.8、f2.8、f3.5、f4(左至右 上至下)
f4、f3.5、f2.8、f1.8(从左至右 从上至下)
大光比逆光下,我们观察一下叶片、建筑明暗交接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款镜头全开光圈存在紫边,但并收到f/2.8后紫边有所减轻,f/4.0之后基本消失。
4.焦外效果
全图1
虚化部分截图
全图2
焦外虚化截图
全开f/1.8光圈下,我们来观察焦外虚化效果,从上面的截图来看这款镜头的虚化能力还是非常不错,二线性并不明显,比较柔和,亮点呈圆形,得益于7片圆形叶片。
5.抗眩光表现
抗眩光测试图
逆光下虽然高光部分光线放射状,面积不大,没有产生过多眩光和鬼影。虽然这支镜头没有采用纳米结晶涂层,但从实际测试效果来看,其抗眩光能力还是非常不错。
实拍样片(一):
那么这款镜头实拍效果又如何呢?下面为该镜头实拍样片,机身为尼康D800,JPG(L)、AWB、关闭暗角控制,部分样片优化校准为人像,图片仅缩小至1200宽,保留EXIF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