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首页 摄影艺术 风光摄影 纽约曼哈顿盲拍

收藏

0

1

分享

转载 纽约曼哈顿盲拍

tomas0536 2012-10-12 18:44:27
无标题.JPG


1.
冲锋公牛(Charging Bull),有时也被称为华尔街公牛(Wall Street Bull)或鲍林格林斗牛(Bowling Green Bull),是三千二百公斤的青铜雕塑,作者是Arturo Di Modica ,坐落在华尔街附近的鲍林格林公园。

所以华尔街的公牛,其实是在百老汇街头。






2.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位于美国纽约纽约市中央公园旁,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主建筑物面积约有8公顷,展出面积有20多公顷。馆藏超过二百万件艺术品,整个博物馆被划分为十九个馆部。主建筑物通常被简称为“the Met”。除了主馆外,还有位于曼哈顿上城区崔恩堡修道院(Bonnefort Cloister)的第二分馆。那里主要展出中世纪的艺术品。

在众多永久艺术收藏品中,包括许多出众的古典艺术品、古埃及艺术品、几乎所有欧洲大师的油画及大量美国视觉艺术和现代艺术作品。博物馆还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亚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兰艺术品。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乐器、服装、饰物、武器、盔甲的大总汇。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模仿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从1世纪的罗马风格延续至现代美国。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莫奈的四幅画从左到右分别是: 浮冰,吉维尼赛纳河的早晨,弗农的岛内荨麻,埃特勒塔的象鼻山。



3.
大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又译为大广场车站、大中央火车总站,通常惯称为中央车站)为大都会北方铁路、纽约地铁7号线、莱辛顿大道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及S线交会的地下化铁路车站。该站与宾夕法尼亚车站同为大纽约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美国最繁忙、最著名的铁路车站之一。

大中央车站系由美国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出资建造,于1913年正式启用,并取代了之前的旧站(于1871年由老范德比尔特所建)。自车站落成后,车站附近的公园大道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饭店、办公大楼及豪宅,也因此使这里成为全曼哈顿岛地价最高的地区。1963年,庞大的泛美大厦(The Pan Am Building,现为大都会人寿大厦)于大中央车站北边建成,由于其落成破坏了大中央车站附近的景致,引来抗议声浪,但麻烦还没结束,1968年,宾州中央铁路公司曾计画拆除大中央车站42街的一部分候车室,以兴建办公大楼,但由于当时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强烈反对,大中央车站才逃过被改建的命运。1983年,大中央车站被列入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名册。1992年,大中央车站开始进行全面整修的工作,以应付日趋增长的通勤人潮。

纽约中央车站大厅正中的问讯亭。



4.
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是位于美国纽约纽约市第五大道的一个由数个摩天大楼组成的复合设施,设计者为Raymond M. Hood。由四栋大楼组成,各大楼底层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259米,共70层。于1939年完成全部建筑。

洛克菲勒中心的滑冰场,在夏天变身成一个酒吧。



5.
巴特里公园(Battery Park,又译为炮台公园)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最南端,占地21英亩。公园建造于19世纪,由填海而成,成为了曼哈顿岛上密集的建筑群中的一块绿地。在公园中可以看到纽约港和新泽西州。

巴特里公园黄昏时分的钢琴弹奏者



6.
时报广场(Times Square)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中心位于西42街与百老汇大道交会处,范围东西向分别至第六大道与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别至西39街与西52街,构成曼哈顿中城商业区的西部。

时报广场的名称源自《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因为英文里“时报”(Times)和“时代”(times)相同,所以时报广场常误译作「时代广场」。

照片中:
红色的滚动新闻是“巴西用法比亚诺惩罚象牙海岸!”锁定摄影时间为2010年6月20日。
兰色的滚动新闻是“某男子射杀继女家人。。。”
前景布告牌写的是“城市钥匙 - 保罗琼那斯在纽约五区举办的一个免费公共艺术项目。”



第38帖中蛮猴同学拍摄的<<百老汇26, 2009>>



7.
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是一所在纽约市的曼哈顿中城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收藏之一;常簡稱為MoMA。位於曼哈頓第53街(在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間),此博物館經常與大都會博物館相提並論,雖館藏少於前者,但在現代藝術的領域裡,該館擁有較多重要的收藏。

現代藝術博物館创建于1929年,贊助者主要是艾比·奧爾德里奇·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的妻子)、瑪莉·昆·蘇利文(Mary Quinn Sullivan)與莉莉·布里斯(Lillie P. Bliss),營建和收藏品管理則主要由洛克菲勒家族財務支持,1940和50年代的背後贊助者,就是艾比·奧爾德里奇·洛克菲勒的兒子納爾遜·洛克菲勒,他亦曾稱此博物館小名為「媽媽的博物館」。

該館成立之時,紐約的其他博物館尚未致力於收藏現代藝術作品,就連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開館作品,也只有收藏家贈送的八件油畫與一件素描,第一位館長阿弗烈德·巴爾(Alfred H. Barr, Jr)將開館作品安置於曼哈頓海克薛大廈的暫時館址(含辦公室在內只有六個房間),首要之事便是尋找永久而夠大的館址。

在1929年到1939年間,現代藝術博物館就遷移了三次,直到1939年5月10日才正式在目前館址安居。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主體建物,在當時是由建築師菲利浦·葛文和愛德華·斯頓設計的,外觀具有典型國際風格的水平與垂直線條。

2000年之後,現代藝術博物館由於館藏擴充甚多,原館址亦需整修,遂開始了新建物的計劃,該館在2002年5月21日關閉,將部份館藏遷往皇后區長島市的一处由舊釘書針工廠厂房改造的展馆繼續展覽,稱做MoMA QNS。2004年11月20日,由日本建築師谷口吉生設計的新館開幕,門票從美金12元調漲到20元,引起了不少爭議。使它成為紐約市中最昂貴的博物館之一。幸而該館經美國Target連鎖店贊助後,保持於每週五下午四點後,開放訪客免費參觀。谷口吉生的作品也在開館時廣受評論,除批評外觀不過是一個中規中矩的現代建築外,亦有不少人對館內動線感到不滿。

目前該館一年的訪客數約為250萬人次,比往年約150萬人數增加了許多,現任館長葛蘭·羅瑞希望保持訪客數在210萬人次。

2000年,現代藝術博物館宣布與英國泰德美術館聯盟,共同投資設立以現代藝術為主的大型網站。

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文森特*凡高的<<星夜>>。当年雷克萨斯推出首款SC430硬顶敞篷跑车的时候,围绕这幅画做过广告,以纪念设计该款车的法国设计组。



8.
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和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有点仿照巴黎的卢浮宫(Louvre)和奥赛(D'orsay),在收藏类别上有分工。大都会偏重传统经典,MOMA比较抽象现代。但是印象派的作品,两者都收。比如文森特*凡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有,这幅<<柏树下的麦田>>就是。



9.
乔治古斯塔夫荷叶中心,是美国史密森学会旗下的美洲印第安人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的纽约分馆。乔治古斯塔夫荷叶是一个专门收集美洲印第安人文物的收藏家,他的45年的收藏是该博物馆收藏的核心。



10.
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RADIO CITY MUSIC HALL)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之一,位于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洛克菲勒中心,音乐厅拥有近6 000个座位,演出交响乐、歌唱、舞蹈和杂耍等精彩节目。1932年12月27日落成后一直是美国人向往的娱乐圣地,顶级的美国娱乐艺人和世界各地的超级歌星都渴望能登上音乐城的大舞台一显身手。无线电音乐城在节目质量上要求很高,所有演出节目必须高水平,高创新,无不带给观众至高的视听享受。大楼建于大萧条时期, 并成为希望的象征。其宏伟的霓虹灯华盖是纽约市的名胜之一。

自1933年开放以来,已有超过700部电影在这里首映,包括最初的《金刚》、1944年满载大奖、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玉女神驹》(National Velvet)、《白色圣诞节》、《第凡内早餐》、《狮子王》等。每年圣诞节期间上演的传统节日剧圣诞节特别秀(Christmas Spectacular),以上百名青春靓丽的火箭女郎(The Rockettes)表演华丽整齐的大腿舞而闻名于世,已上演了七十多年,每年吸引超过百万观众欣赏,成为人们欢度圣诞节庆的一部份。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亿人次来过无线电音乐城欣赏舞台秀、电影、音乐会。这里也是美国著名的格莱美奖和托尼奖的颁奖会场。



11.
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花园天井。



12.
埃爾·格雷考(西班牙文:El Graco,1541年–1614年4月7日),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雕塑家與建築家。「埃爾·格雷考」在西班牙文中意為「希臘人」,是依格雷考的希臘血統而取的別名;格雷考在畫作上通常署名以希臘文全名 Δομ-νικο-Θεοτοκ-πουλο(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西班牙文: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

格雷考出生於後拜占庭藝術時期的克里特,當時為威尼斯共和國所治理。他原受傳統繪畫教育,直到26歲時,和許多希臘藝術家一樣,動身前往威尼斯旅行後畫風丕變[1]。1570年,格雷考遷居至羅馬,在當地經營一間工作坊、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在此期間,格雷考受到威尼斯文藝復興的薰染,在畫風中融入了矯飾主義。1577年,他轉往西班牙托雷多發展,直到逝世。在托雷多,格雷考接受了些許重要的委託,並創作出他最著名的畫作。

格雷考兼具戲劇性與表現主義的畫風在當代並不受寵,但在20世紀獲肯。格雷考被公認是表現主義及立體主義先驅,而其性格與作品則深受萊納·瑪利亞·里爾克、尼柯斯·卡山扎契斯等詩人、作家的影響。格雷考被現代學者視為一極與眾不同、具高度個人色彩的藝術家,不屬任何傳統流派[2]。他的畫作以彎曲瘦長的身形為特色,用色怪誕而變幻無常,融合了拜占庭傳統與西方繪畫風格[3]。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埃尔·格雷考的两幅画: <<托莱多风景>>,以及<<牧羊人的崇拜>>。



13.
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以第59大街(59th St.)、第110大街(110th St.)、5路(5th Ave.)、中央公园西部路(Central Park West)围绕着,里面设施浅绿色亩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庭院、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可以泛舟水面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公园里有一座称为草莓园的(Strawberry Fields)公园是纪念约翰·列南的和平公园,由此可见从世界各地来的各种花卉。中央公园经常可以在电影以及电视剧看见,如电影《爱情故事(Love Story)》等。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340公顷的宏大面积使她与自由女神、帝国大厦等同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Park)不只是纽约市民的休闲空间,纽约中央公园更是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旅游胜地。1850年新闻记者威廉·布莱恩特在《纽约邮报》上进行公园建设运动之后,1856年FrederickLawOlmsted和 CalbertVaux两位庭院设计师建成了此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坐落在摩天大楼送礼的曼哈顿正中,纽约中央公园占地843英亩,纽约中央公园是个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

照片中是著名的中央公园西部(Central Park West),许多名人现在或者曾经居住在这个区域,包括披头士列农。在中央公园西部拥有一个地址是无数装13小资梦寐以求的。



14.
第五大道(5th Avenue)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中央大街,道路两旁是玻璃幕墙闪闪发亮的高楼大厦。西装革履的男士和身穿时装的女士,拿着公文包,进出高楼大厦,呈现出一幅高雅、时尚的美国现代生活图景。它是“最高品质与品位”的代名词,而它的尊崇与华贵源自19世纪初富有的纽约人将住宅选在了当时还只是一条乡间小道的最南端,今天它已经是纽约的商业中心、居住中心、文化中心、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很少有街道能像第五大道那样可以包揽那么多家货品齐全、受人喜爱的商店。这些商店很多都拥有多家分店并享誉世界。可以想到的名店几乎都可以在这条大街上找到,可以想到的商品也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货品丰富、品牌齐全、高档优质成为美国第五大道的特点,品牌的运作成为寸土寸金的第五大道的突出特点。且伊丽莎白*雅顿公司第五大道香水的出品,更是以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为瓶侧线条,据说其淡淡花香恰到好处地表达女性自信、现代以及智慧、知性、优雅的一面,诠释了纽约第五大道的优雅、华丽、品味、时尚及活力,令香水狂有一种想把她喝下去的冲动。如此100多年来,第五大道一直站在成功的峰顶,人们也没理由怀疑第五大街不能再继续保持100年的成功。

照片中是第五大道上的苹果专卖店。



15.
联合国总部曼哈顿东边,占地18英亩。这里是国际区域,属于全体会员国。联合国有自己的警卫队、消防队和邮政局。

总部由四幢大楼组成:大会堂、会议大厦、39层高的秘书处大楼和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是1961年增建的。这个建筑群由美国人华莱士·哈里森和中国人梁思成等11名国际建筑师设计,于1952年10月正式落成使用联合国建筑群兴建于 1947 至 1953 年间,由美国建筑师 Wallace Harrison 工作小组设计,约可分为几个重要部分,从参观入口进入后,右侧的大楼是联合国大楼 (General Assembly) ,后面那栋方正笔直得像火柴盒的大楼是秘书处大楼 (Secretariat Building) ,沿着东河滨的一排办公大厅是安全理事会 (Security Council) 、社会暨经济理事会 (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Chamber) ,东河滨的人行步道很值得观赏,因为旁边有一座美丽的玫瑰园,约有 1,400 株玫瑰,都是会员国赠送的。

由四个建筑物构成的联合国总部沿着East River横跨了第42大街到第48大街的整个地区。四个建筑物分别是事务大楼、会议中心、国际联合总会和哈莫斯克罗得图书馆。在此地总共有5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参观时间是每天9:00至16:45,每隔15分钟一次,参观所需时间大约45分钟。拥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及日语导游。禁止穿着无袖上衣及短裤进入。一月至二月的周六、周日不可参观。最好的地方当属地下一层购物中心,这里陈列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品供购买并且免税。只有在这里的邮局才可发行的每年五套邮票十分受欢迎。


16.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理查德*赛拉的<<掀起>>。赛拉在60年代开始尝试对雕塑的崭新表达,他企图表达雕塑的制作过程而不是雕塑的最终结果。比如这个作品,材料是他在曼哈顿下城找到的一块橡胶皮,他想表达的是“掀起”这个动作,而橡胶皮被掀起后最终形成的这个形状反而是很次要的。我想,如果他欣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他肯定欣赏的是“凿”这个动作,至于大卫是美男还是丑八怪他完全不在乎。



17.
昨天贴了张中央公园西(Central Park West)的图,几天再贴张中央公园东(Central Park East)的图。中央公园东面的地址远没有西面来得紧俏,但同样是非常有名。因为沿着中央公园东面第5大道的,是一系列博物馆,包括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弗里克收藏博物馆(The Frick Collection)。

前景是中央公园的温室水池(Conservatory Water),那天刚好有几个船模爱好者在比赛。



18.
大都会博物馆,雅克-路易*大卫的<<艾蒂安*莫里斯*热拉尔伯爵>>。

艾蒂安*莫里斯*热拉尔伯爵是法国军事首领和政治人物。法国元帅。热拉尔出生于洛林的Damvilliers,1791年他参加法国革命军,1799年他被提升为中队长(chef d'escadron),1800年晋升上校。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又译「达维特」,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是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非常容易欣赏,最有名的作品包括比利时皇家美术馆的《马拉之死》(La Mort de Marat)、巴黎卢浮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Le Serment des Horaces)、以及大都会博物馆的《苏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你也许会问,既然《苏格拉底之死》也在大都会,你怎么没拍?原因是: 没有抓拍到有趣的观众。



19.
57街和第五大道交界处的LV专卖店。



20.
时代广场,左边的玩具反斗城(Toys R Us)和婴儿玩具反斗城(Babies R Us)正在热推6月18日刚刚上映的<<玩具总动员>>的各类玩具。


21.
中央公园,桥洞下的萨克斯号演奏者。演奏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都脚下有个包,方便过路人捐款,倒也算是中央公园不可分割的人文景观。



22.
时代广场的一个慈善节目,为得癌症的儿童捐款。捐款者可以把自己的彩色手印放到画布上,慈善节目结尾,画布成为一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又可以拍卖捐款。



23.
埃利斯岛(Ellis Island,又译爱丽丝岛)埃利斯岛是位于纽约市曼哈顿炮台西南部,距曼哈顿只有15公里,离“自由女神像”仅有300米远。欧洲移民大洋彼岸乘船来到美国,须先进入纽约湾,然后向前进,通过纳罗斯海峡才能到达美国本土。这狭长水道以东是长岛;以西是斯塔滕岛。由水道向前进就是宽广的上纽约湾。海湾西面为新泽西州,东为长岛,南为斯塔滕岛,北为曼哈顿岛及哈得孙河口,埃利斯岛就座落在曼哈顿岛西南不远处。

从1892年到1924年,它是美国在主要移民检查站。大约有1200万的外籍移民经由此地而先后进入山姆大叔的家乡。埃利斯岛在1892年1月1日到 1954年11月12日期间是移民管理局的所在地。许多来自欧洲的移民在这里踏上美国的土地,进行身体检查和接受移民官的询问。目前,埃利斯岛上的移民管理局已经改建为移民博物馆。

移民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品是一面美国国旗,从左看是星条图案,从右看是一张张移民的照片,象征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24.
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横跨纽约东河,连接着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岛,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桥全长1834米,桥身由上万根钢索吊离水面41 米,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落成时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后的第八大奇迹,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七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在这座大桥庆祝百年华诞的时候,美国曾发行1枚20美分面值的邮票来纪念,展现了大桥的雄姿和风采。美国近代诗人哈特·克雷恩还专门为它写过一首长诗,诗名就叫《桥》。



25.
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1895年由阿斯特图书馆、伦诺克斯图书馆和蒂尔登信托公司合并而成。该馆经费主要来源于捐款。1911年竣工的宫殿式馆舍建筑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1992年底馆藏1647万册(件),其中图书410万册,期刊2万种,手稿、地图、图片等共有1000万件。馆藏中有英美文学名著的最早版本、知名作家的手稿及其他珍贵的古籍资料。该馆又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中心研究图书馆,管辖着分布在纽约3个区的3个研究图书馆和84个分馆。分馆的藏书总量超过300万册。该馆一年出借资料1200万册次,进馆人数超过400万人次。出版物有《纽约公共图书馆通讯》、《科技新书》等。

19世纪末,纽约市只有两座对外开放的图书馆:由阿斯特遗赠40万美元建造的阿斯特图书馆,1849年正式开放;由藏书家莱努克斯建造的莱努克斯图书馆,1880年开放。

1886年,蒂尔登遗赠240万美元,遗嘱要求在纽约建造一座图书馆,他的遗嘱执行人比格娄律师建议和阿斯特图书馆、莱努克斯图书馆合并,成立一个“蒂尔登、阿斯特、莱努克斯基金会”,基金会于1895年5月23日成立。1901年卡内基也捐赠了 520万美元,并且合并了纽约巡回图书馆。市政府承担了维护和运转费用,因此纽约公共图书馆成为政府和私人慈善机构共同合组的,典型美国方式运营的图书馆。

图书馆主体是科研图书馆,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40 街和42街之间,1911年5月23日落成,第二天开放,门前有两个石雕卧狮,命名为“阿斯特狮”和“莱努克斯狮”,后来又俗称为“阿斯特先生”和“莱努克斯夫人”(虽然两只都是雄狮)。在大萧条时期,纽约市长拉瓜地亚为了鼓励市民战胜经济危机,将这两座石狮取名为“忍耐”和“坚强”,现在纽约市民只是根据它们的位置俗称左面的(北方)为“上城”(居住区),右面的为“下城”(金融区)。

主要阅览室是315号房间,90.5米长,23.8米宽,高15.8米,四外都是开放式书架,长窗,房顶有大吊灯。室内长型阅览桌和舒服的椅子,桌上有铜台灯。装备有电子计算机可以和因特网联接。所有一切都是免费的,有许多著名作家在这里搜集资料,在大萧条时期,也有许多人在这里进行相当大学教育的自学。

1980年代,图书馆扩建了12,000平方米藏书面积,是在地下,占据了图书馆西面的伯里扬公园的地下部分,上面仍然是公园。

2005年3月3日,纽约公共图书馆发布了NYPL数字图库,在线提供27.5万张图片,有美国内战的照片或著名的早期美国地图的手稿,免费下载(仅供自己使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图书馆计划短期内将图片的数量增加到50万张,将包括印刷物、手稿、照片、地图、明信片、香烟纸、目录、海报等。

图中墙上所刻,是图书馆主要捐款人的名单。



26.
中央公园毕士达喷泉 (Bethesda Fountain) 及广场位于湖泊与林荫之间,是中央公园的核心,喷泉建于 1873 年,为了纪念内战期间死于海中的战士,而毕士达之名则是取自圣经的故事,内容叙述在耶路撒冷的一个水池因天使赋予的力量,而具有治病的功效,“水中天使” (The Anger of Water) 的雕像,则是取自 Tony Kushner 的史诗戏剧作品“天使在美国” (Anger in America) ,而围在喷泉旁的四座雕像分别代表“节制”、“纯净”、“健康”与“和平”。这座水池常常有成群天鹅悠游其间,也有不少游客在湖中划船。

图中的这群学生是来自阿肯色州的参观团。



第43帖中蛮猴同学拍摄的黑人学生参观团,具体在纽约哪个地点不详。



27.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年-1918年,又译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生於維也納,是一位奧地利知名象徵主義畫家。他創辦了維也納分離派,也是所謂維也納文化圈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林姆畫作特色在於特殊的象徵式裝飾花紋,並在畫作中大量使用性愛主題。喜歡他畫作的人稱讚有其「沉悶美感」與大膽象徵寓意,但是卻也招致不少保守派畫家的負面評價。克林姆畫作另一特色為畫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主題則為「愛」、「性」、「生」與「死」的輪迴宿命。克林姆1918年因西班牙流感而身故。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斯塔夫*克林姆的<<希望 2>>,以油彩、黄金和白金作画。



28.
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的另一件杰作,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 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纽约中央公园这块方尖碑,又称克娄巴特拉之针(Cleopatra's Needle),其实和埃及艳后没有毛关系。一共有四个,一个在纽约,一个在巴黎,一个在伦敦,一个在埃及。



29.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理石棺。



30.
纽约圣巴特里爵主教座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New York City)是美国纽约市的一座新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天主教纽约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以及本堂区圣堂,位于曼哈顿中城50街和51街之间的第五大道东侧,面对洛克菲勒中心。

教堂建筑材料使用采自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的白色大理石,能容纳2,200人。尖顶高100。窗户由沙特尔、伯明翰和波士顿的艺术家制作,大玫瑰窗是 Charles Connick的主要作品之一。圣弥额尔和圣路易祭坛由蒂芙尼公司设计。圣以利沙伯祭坛由罗马的Paolo Medici设计。圣若翰·喇沙祭坛纪念教师的主保圣人。毗邻的花窗玻璃描绘梵蒂冈授予喇沙会Bull of Approbation,后者自1848年起,在整个天主教纽约总教区开办了众多的中小学校,以及曼哈顿学院和Lincoln Hall。《圣母怜子图》是米开朗琪罗作品的三倍大,由来自意大利卡拉拉的移民 Araldo Perugi雕刻。座堂后部有一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半身像,纪念他1979年访问纽约


31.
运送游客参观埃利斯岛的游船。



32.
布鲁克林大桥上的小女孩,背景中依稀可以看到帝国大厦。



33.
華埠(俗稱中國城或唐人街)是紐約市曼哈頓的一個地區,也是華人集中最多的地方。1980年代後,此地區已經超過舊金山中國城成為西半球最大的唐人街。

这个地区大约有南北一英里东西两英里。现在的华埠包括下列的街道:

* 亚伦街(Allen Street)
* 摆也街(Bayard Street)
* 百老汇大道(Broadway)
* 堅尼街(Canal Street)
* 中央街(Centre Street)
* 地兰西街(Delancey Street)
* 宰也街(Doyer Street)
* 亚治烈街(Eldridge Street)
* 亚瑟斯街(Essex Street)
* 格兰街(Grand Street)
* 喜士打街(Hester Street)
* 拉菲尔街(Lafayette Street)
* 麦迪臣街(Madison Street)
* 茂比利街(Mulberry Street)
* 果园街(Orchard Street)
* 派克街(Pike Street)
* 窝扶街(Worth Street)
* 巴士打街(Baxter Street)
* 包厘街(Bowery)
* 布隆街(Broome Street)
* 嘉芙莲街(Catherine Street)
* 基丝汀街(Chrystie Street)
* 迪威臣街(Division Street)
* 東百老汇大道(East Broadway)
* 伊利沙伯街(Elizabeth Street)
* 科西街(Forsyth Street)
* 亨利街(Henry Street)
* 肯莫街(Kenmare Street)
* 律路街(Ludlow Street)
* 市场街(Market Street)
* 勿街(Mott Street)
* 披露街(Pell Street)
* 获嘉街(Walker Street)

十九世纪末,面对着大量的种族歧视和新的限制华裔工作选择的法律,许多美国西海岸的华裔淘金华人迁移到美国东海岸来寻工。早期华裔工作场所包括洗衣店和餐馆。华埠由勿街、披露街、宰也街开始。在1870年,华埠当时有200华裔居民。在《排华法案》通过的1882年,华人居民已达到2000。在1900 年,已经有7000中国人居民,但是大多男性,女性少于200人。

早期的华埠受堂口影响。堂口是一种氏族性的公所,执政范围包括同乡会、政治同盟(中國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和一些秘密的非法活动。堂口慢慢的开始照顾被种族歧视而受骚扰会员,给他们反骚扰保护。堂口也与街头帮派结盟。堂口也帮助新移民起身:如出借、帮助创业、等等。

这些氏族性的公所后来建立了理事会称为中華公所。虽然中華公所建立的目的是帮助缓和堂口之间的局势,“安良堂”和“協勝堂”两个大的堂口当年经常有街头的“堂斗”。大部分的战斗发生在宰也街上。街头帮派如“鬼影幫”和“飛龍幫”在1980年代还很盛行。

华埠地区唯一的公园,哥伦布公园,是当时纽约市声名狼藉的地区五点区。十九世纪,这地区是纽约市最危险的贫民窟。

在美国规定《入境移民与国籍服务法案》的1965年之后,更多的亚洲移民来往美国,华埠的人口爆增。地理上,多數華人生长在社区北部。在1970年间,小意大利被并吞了。小意大利之剩余痕迹现在只是茂比利街上一些服务旅客的餐馆。小意大利北区的南部也开始被同化。

1990年代,华人开始搬入下东城的西部。50年前这地区是由东欧的犹太人所居,而20年前由西班牙裔所居。今天,犹太人居住的遗产只有几个了,如犹太餐馆和几所犹太教会堂。

华埠受九一一的影响很大。离世贸中心很近,旅游业和当地商业恢复的很慢。部分原因是整个地区的很多干道和地铁线路被关闭多年,造成长期的交通不便。

照片中是堅尼街(Canal Street)的金饰店群。



34.
中央公园,林荫路边小憩的女孩。



35.
梅西百货公司(Macy's)是美国的一个连锁百货公司,其旗舰店位于纽约市海诺德广场(Herald Square),1924年在第7大道开张时曾被宣传为“世界最大商店”。该公司还有2个全国性旗舰店,分别设在旧金山的联合广场和芝加哥州街[1]。该公司还有几座地区性的旗舰店,分布在亚特兰大、迈阿密、圣路易斯和西雅图。该公司是以辛辛那提为基地的联邦百货公司的一部分。

梅西百货公司,在34街和第7大道交界的分店。



36.
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格里曆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

儒略曆1866年12月4日,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在敖德萨度过童年。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在包豪斯从1922年开始任教,在 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

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康定斯基具有联觉(知觉混合)的能力,他可以十分清晰地听见色彩。这一效果对他的艺术产生主要影响。他甚至把他的绘画命名为“即兴”和“结构”,仿佛它们不是绘画而是音乐作品。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的<<为埃德温*坎贝尔的四幅画>>。



37.
弗里克美术收藏馆(Frick Collection)

位于第五大道的弗里克美术收藏馆是于1913-1914建造的,为了纪念杰出的钢铁及焦炭工业家——亨利克莱弗里克先生。弗里克先生长久的资助于艺术方面,他的收藏包含了变化多样的西方油画,雕塑品以及装饰品。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弗里克美术收藏馆能够有机会看见很多艺术品是按照弗里克先生生前的摆设方式而陈列在收藏馆里的。

弗里克美术收藏馆对于要参观的孩子的要求是年龄不低于十岁和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必须有成人陪同,参观者有能力独自体验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少数展览品将透过玻璃柜台展出,使得参观者能够近距离的观察每一样展品。如果幼童被允许进入展览馆那么这些展品将不会以这种方式进行展出,因为那将会带来危险。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弗里克美术收藏馆是个相对陌生的博物馆。但是,去纽约的欧洲人却把弗里克美术收藏馆放在所有纽约博物馆的首位,甚至超过规模远大于它的大都会、现代艺术、或者古根海姆,这点的确令我吃惊。也许是欧洲人看惯了卢浮宫、奥赛、大英、国家画廊,对形式上雷同的纽约大型博物馆印象反而不深,弗里克以家庭收藏的亲密形式赢得了许多粉丝。

弗里克美术收藏馆的正面。



38.
纽约第42街上的中国街画艺人。前几次到纽约都不记得看见如此多的街画艺人,这次到处有人招揽生意,5元一张卡通肖像,大都是中国人。



39.
曼哈顿南码头(Manhattan South Ferry),通向码头大厅的道路正在翻修。南码头到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的摆渡船半小时一班,全免费,顺道还可以观赏曼哈顿河景和自由女神像。



40.
自由女神像(英语: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坐落于美国纽约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钢铁为骨架,80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

这幅照片是此次旅游极少数不是盲拍的照片之一,是最中规中矩的一张,但也是个人认为最乏味的一张。



41.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排排坐的人。



42.
世贸中心全称-纽约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1973年—2001年9月11日,简称世贸中心)原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原址位于美国的纽约纽约市曼哈顿岛西南端,西临哈德逊河,由美籍日裔建筑师雅玛萨基(Minoru Yamasaki,山崎实)设计,建于1962年-1976年。占地6.5公顷,由两座110层(另有6层地下室)高411.5米的塔式摩天楼和4幢办公楼及一座旅馆组成。摩天楼平面为正方形,边长63米,每幢摩天楼面积46.6万平方米。在2001年9月11日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坍塌。

正在重建中的原世界贸易中心遗址。



43.
布鲁克林桥上的永结同心锁,是一对名叫Claudia和Ralf的恋人在2010年6月刚刚放上去的



44.
纽约市政厅坐落于曼哈顿下城市政中心区的市政厅公园中央,被百老汇大道、Park Row和Chambers街围绕。市政厅本身仍然作为政府办公的场所,例如纽约市市长以及纽约市议会的会场,它也是美国最老的仍在使用的市政厅。纽约市政厅建于1803至1812年,1966年被收录至美国国家史迹名录,成为美国国家历史建筑。它的圆形大厅也是纽约市的地标。



45.
卡内基大厅(Carnegie Hall),也称作卡内基音乐厅,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881号,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间,占据第七大道东侧。由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出资建于1890年,是美国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卡内基大厅以历史悠久,外形美观以及声音效果出色而著称。设有自己的艺术策划、开发和市场部门,每季度演出100餘场;此外也出租给表演团体。目前无常驻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1962年之前驻紮于此。

此行的一个小小遗憾是没有在卡内基听一场音乐。不过在百老汇看了两场表演,也算弥补一些。



46.
纽约中央公园,到处可以看到支撑的巨大基石,它们使在曼哈顿建造摩天大楼成为可能。而曼哈顿下城和中城之间多为矮楼,也是因为那里的地下缺乏这样的基石。



47.
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05.4.20.-1873.7.8.),19世纪中期德国学院艺术派的古典主义绘画大师,擅长人物肖像画,他也是一位平版家。

弗朗兹&#12539;温特哈尔特1805年4月20日出生于德国的黑森林地区的Menzenschwand(现在为St.Blasien的一部分),他是农夫兼树脂生产商菲德尔*温特哈尔特Fidel Winterhalter (1773-1863) 和他的妻子伊娃&#12539;迈尔Eva Meyer (1765-1838)的第六个孩子。他的父亲对他的生活影响很大。家庭中八个兄弟和姐妹,仅四个生存了下来。在他的生活中,弗朗兹&#12539;温特哈尔特受他也是画家的兄弟 Hermann (1808-1891)影响很大。

弗朗兹&#12539;温特哈尔特在St.Blasien的本尼迪克特修道院Benedictine monastery的学校学习后离开了Menzenschwand,1818年,十三岁的温特哈尔特开始研究学习绘画和版画。后到摩纳哥学院学习绘画。在 1823年,十八岁的温特哈尔特到慕尼黑寻求发展。在1828年他成为了卡尔斯鲁厄(Karlsruh,德国西南部一城市,在莱茵河上,位于斯图加特西北偏西)的公爵夫人Sophie Margravine of Baden(Princess Sophie Wilhelmine of Sweden)的绘画大师。 他在德国之外获得成功的机会始于1832年,1833-1834年他到意大利旅行,这是受Grand Duke Leopold of Baden大公的支持,他从卡尔斯鲁厄回来时,他的利奥波德大公爵及其夫人的画像“The portraits of the Grand Duke Leopold of Baden and his wife”使他很快成为大公国的专职画师。

温特哈尔特之后又成为欧洲许多大国的宫廷专职画家,服务于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还有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皇室的宫廷,为国王和皇后画像而著名。

1835年后,温特哈尔特成为受各国宫廷欢迎的肖像画家,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他同时又兼营平版印刷事业,并通过这项技术将自己的作品推广出去。1852年他的求婚被拒绝,这之后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效忠于自己的绘画工作,一辈子单身。

温特哈尔特后来在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定居。 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的绘画作品变得很少。1873年的夏天,在参观法兰克福的期间,温特哈尔特不幸患上斑疹伤寒症,于1873年7月8日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的<<弗洛林达>>。油画描绘的是西班牙西哥特人的最后一个国王罗德里克的故事。据传罗德里克暗中偷窥每个伴娘,找出最漂亮的一个,弗洛林达,就是画中中央靠左那个,然后追求上手。弗洛林达的父亲大怒,找来阿拉伯人复仇,导致西班牙的沦陷和灭亡。这幅画是一幅和原作同等大小的翻版,而原作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送给丈夫艾伯特王子的礼物。(2009年的电影<<The Young Victoria>>描述的就是维多利亚和艾伯特的故事。)



48.
布鲁克林大桥,背景中有PACE大学的新楼。



49.
纽约中央车站似乎正在拍摄,有个戴斗笠的演员席地而坐。



50.
纽约第五大街,DeBeers钻石专卖店



51.
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大会厅。



52.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毕加索的<<小提琴和葡萄>>。



53.
纽约第五大道,中央公园附近,每天都有不少招租自行车的,统一价格每小时15美元。不知道这些站街的哥哥姐姐能够拿多少提成。



54.
纽约圣巴特里爵主教座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New York City),一位天主教徒正在点蜡烛。



55.
纽约第6大道1251号。



56.
纽约PACE大学正在兴建的高楼,无规则扭曲的外形相当有革命性。



57.
大都会博物馆,弗拉戈纳尔的<<带狗的妇人>>。


58.
纽约中央公园,毕士达喷泉 (Bethesda Fountain) ,围着小姑娘演奏的号手。


59.
纽约圣巴特里爵主教座堂,窗外射入的阳光。


60.
纽约地铁站。


61.
纽约公立图书馆。这是张非常平淡的照片,如果不是因为中央靠左的穿粉红裙的MM。这个MM不会如此行迹匆匆,如果她不是因为遗失了手机。这个MM不会知道她的手机不见了,如果不是因为那对老夫妇告诉她她借阅的书还在座位上但没有其他。我不会知道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为MM在询问老夫妇的时候我恰巧坐在同一张长凳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2012-10-12 21:12:15

举报

盗链的图片我们都无法看,只能看到第一张上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