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光色
白鹿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南北朝时期的智胜法师就是白鹿原人,他自幼聪慧过人,誉为神童,24岁从扬州乘船经海路赴印度求法,遍游印度及烂陀寺等,并到鹿野苑学习大乘诸论及讲经说法,名闻西域佛国;唐代中叶著名的画家韩干也是白鹿原人,他特别擅长画马,官至大庙寺丞;明末闯王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便是白鹿原大王村人,他参加起义十余年,驰骋疆场,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封“权将军”、“汝侯”,为17世纪中叶旧中国大地上叱咤风云的一位英雄人物。还有现代为民除害、护送汪峰、令白匪闻风丧胆的原海军刘司令员赵启民;德高望重,对家乡怀有浓浓深情,官至陕西省省长的赵伯平。这些都是蓝田人特别是白鹿原人杰出的代表。
田野风情
据《西安通览》载:远在周代,白鹿原上曾栖居着成群的白鹿。白鹿亦称麋鹿,俗称“四不象”,是一种珍贵的动物。西汉墓内曾出土麋角制造的印章,倒立而不倒。唐代,曾多次在此地捕获麋鹿。元代,原上就有了麋村。民国年间,原上曾有麋鹿乡的建置。二十世纪前期,麋鹿在我国绝迹。但西方列强在清末侵华战争中掠去的麋鹿却仍然繁衍生息。新中国建立以后,从英国引进了一些麋鹿,这一珍稀物种又回到了它的故乡。由于麋鹿在白鹿原的存在已成远古的历史,近些年,麋鹿村演变成了迷村。
金黄麦茬
白鹿原北坡,后来建造了汉文帝霸陵,因此又成为霸陵原。宋以后,又有了狄寨原的名称。古代,这里有一片片茂密的黑松林,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去处。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城东闲游》:
宠辱忧欢不到情,
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
白鹿原头信马行。
起伏山峦
西周时期,周平王一行大队人马离开了镐京,浩浩荡荡地向东方前进,当行至杜伯国东部,渡过浐水之后,队伍稍事休息。这时,忽见东南方的原坡上奔跑着一只白鹿。白鹿是稀罕之物,人们都注目观看,平王也不住称奇。史官当时记下了这一见闻。此后,人们便把浐水与滋水(今灞河)之间的原坡称为白鹿原。《关中胜迹图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述:白鹿原在咸宁东,东接蓝田县界。尽东西十五里,南接终南,北至灞川。尽南北四十里。《三秦记》: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得名。《雍录》:南山之麓,灞水行于原上,至于霸陵。此皆原也,亦谓之霸上。
鲜花绽放
据《西安通览》载:远在周代,白鹿原上曾栖居着成群的白鹿。白鹿亦称麋鹿,俗称“四不象”,是一种珍贵的动物。西汉墓内曾出土麋角制造的印章,倒立而不倒。唐代,曾多次在此地捕获麋鹿。元代,原上就有了麋村。民国年间,原上曾有麋鹿乡的建置。二十世纪前期,麋鹿在我国绝迹。但西方列强在清末侵华战争中掠去的麋鹿却仍然繁衍生息。新中国建立以后,从英国引进了一些麋鹿,这一珍稀物种又回到了它的故乡。由于麋鹿在白鹿原的存在已成远古的历史,近些年,麋鹿村演变成了迷村。
娇嫩绿草
长篇小说《白鹿原》上世纪90年代轰动文坛,也让白鹿原这个地方越来越为今人所知。但白鹿原在历史上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历史上以白鹿为县名也只有两次,但是由于它在长安边上,自古以来的传说与历史就像这个原一样厚重(自秦孝公十二年割蓝田设芷阳县起)。“平王东迁之后,有白鹿游此原,以是名。”如果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界定白鹿原,实际上它跨西安市的两区一县(长安区、灞桥区和蓝田县),蓝田县占整个白鹿原面积的2/3。所以,提到白鹿原,人们总是先跟蓝田县扯上关系,开发白鹿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也多出自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