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年代,彩色摄影并没有被纳入艺术的范畴,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为商业摄影、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快照成像或通俗电影服务。60年代,当老一辈的摄影领军人物如Edward Steichen和Walker Evans皆宣称彩色摄影粗鄙低俗时,一群勇于革新的摄影师开始了彩色摄影的尝试,他们用改良的技术大胆实践,其中包括 William Christenberry 与William Eggleston。对艺术家来说,与一套崭新的技术形式抗争的机会,以及在几乎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探索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媒介都是一次令人兴奋不已的冒险。 “黑白就是摄影的色彩”——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Frank ) “彩色摄影是粗俗的。”——沃克伊文思(Walker Evans) “拍不好,就把画面弄成红色的”——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评价威廉埃格尔斯顿 (William Eggleston)的作品“红色天花板”(The Red Ceiling)
这是埃格尔斯顿最为著名、被提及最多的作品。颜色的强势在这张照片中一览无余。他说:“《红色天花板》是这么有力。当你看着它,就像是鲜红的血溅湿了墙壁…时常一丁点儿红色就够了,但使用大面积的红是一种挑战。” 威廉·埃格尔斯顿 生平简介
William Eggleston于1939年出生于田纳西州的孟菲斯。但在出生后不久,他就随他父母迁到邻近的密西西比州,直到1960年离开。1957年,他获得了一生中第一架照相机,这是一架佳能平视取景照相机。两年后,他看到了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一书。他为布勒松的摄影所深深吸引,于是全身心地投入摄影。而从埃格尔斯顿后来所具有的快照特色的摄影风格看,其受益于布勒松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埃格尔斯顿开始从事彩色摄影的实验。1965年,他尝试用彩色反转片拍摄,1967年,他开始转向彩色负片拍摄。他在这一年来到纽约这个艺术中心,并与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加里威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黛安阿勃斯(Diane Arbus)交往。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比较出色的同行。他之后和这些人都成了朋友。1969年,他第一次见到了沙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当时的MOMA摄影部门主任。沙考夫斯基对埃格尔斯顿的照片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就说服了MOMA,买下了一张Eggleston的照片。是沙考夫斯基对他另眼相看,并给他在纽约现代艺术馆隆重举办了个展,使他在美国艺术界一举成名。埃格尔斯顿当时获得的这种殊荣是功成名就的摄影家才有资格享受的特别待遇。在此之前,埃格尔斯顿只在几个专业画廊举办过几次个人摄影展览,在美国摄影界还很少为人所知。1974年,他获得了著名的古根海姆奖金,这为他潜心探索彩色摄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他还获得了在哈佛大学的卡彭特中心讲授摄影的机会。 1976年,他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个展“William Eggleston的指引”。这是纽约现代艺术馆第一次做彩色摄影个展,被看作是摄影史上的分水岭,象征着彩色摄影已经得到了艺术最高权威机构的承认,也确立了Eggleston现代彩色摄影的先锋地位。 在1980年代,埃格尔斯顿遍游世界各地,足迹遍及美洲、欧洲、非洲与亚洲。1989年,他的彩色摄影作品集《大众的森林》出版,被《纽约时报》誉为彩色摄影的第一大作。1992年,他又出版了《古代与现代》的彩色摄影作品集。从1999年到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的著名的约翰-保罗-格蒂博物馆为他举办了“威廉-埃格尔斯顿与彩色传统”的展览会。在从事摄影之余,埃格尔斯顿还花去大量时间进行绘画创造。埃格尔斯顿同时还是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他曾经在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过录相技术的研究工作,直至现在仍在从事扬声器技术的开发研究。现在,埃格尔斯顿生活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从摄影史看,在埃格尔斯顿之前,也不乏以彩色摄影这个表现形式来进行摄影探索的摄影家,如埃利奥特-波特(EliotPorter,1901-1990) 与厄恩斯特-哈斯(ErnstHaas,1921-1986)。但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停留在视其为一种造型手段的层面上,他们用色彩表现的是自我而不是 现实世界。而“新彩色摄影”的摄影家们首先要表现的是“有色彩的”现实世界。对“新彩色摄影”而言,有色彩的影像只是一种结果,他们的目的在于以色彩表现 现实世界。正如沙考夫斯基在为“威廉-埃格尔斯顿的指引”展所写的文章中所指出的,埃格尔斯顿的作品并不是对色彩本身有兴趣,而是对“有色彩的世界本身” 有兴趣。而在波特与哈斯,色彩本身成为了目的。“新彩色摄影”与它之前的彩色摄影的区别在于:“新彩色摄影”意在如何表现“有色彩的”现实世界,而波特与 哈斯这样的摄影家则视如何创造彩色摄影作品为根本目的。埃格尔斯顿照片中的色彩将美国南方大众文化的色彩谱系作了最透彻的披露。普通小旅馆内的内部装修、墓地、歌星的私人住宅内景、人们的着装、饱浴阳光的农田中的农作物、各种色彩鲜艳的招牌等,都通过他的镜头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埃格尔斯顿的精致、敏锐的色彩,再现了他个人通过色彩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也传达了他所处时代的色彩内容。
埃格尔斯顿成长于美国社会走向消费社会的时代。当时,外部现实环境的色彩程度越来越高,色彩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诱导消费、塑造时尚感的角色。他以自己独特的色彩实践确认了现实环境的这种巨大变化。在他的彩色摄影中,色彩并不仅仅是一种与现实事物对位匹配的表现形式,它更是一种时代感觉的载体。一个更为注重感官体验的时代借助于他的色彩表现获得了充分的表述。埃格尔斯顿彩色摄影的特点是色彩运用的奔放与节制并存,鲜艳与冷隽共放异彩。长期生活在美国南方的埃格尔斯顿依靠南方明媚阳光下培养出来的色彩感觉,对摄影的色彩表现显示出一种特殊的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