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omas0536 于 2012-11-30 23:48 编辑
威尼斯



威尼斯是我本次意大利之旅的最后一站。基于网上对威尼斯的评价(物价高,人多拥挤),安排的时间不多(两天半而已),对威尼斯的期望值也不算高。只是因为这个城市名头太大,不得不到此一游。我LD的一个同事同在9月游意大利,就放弃了威尼斯,转而南下去西西里岛了。仔细想想,我觉得部分原因是因为近年来我们对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等江南水乡的宣传:周庄、西塘、同里、乌镇、甪直等等。以我所处的地理位置,经常能去到这些水乡,所以感觉威尼斯不过尔尔。
但期望值低也有好处,到了威尼斯就有震撼的感觉。威尼斯是亚得里亚海中的岛屿,威尼斯是早在1500多年前,由亚平宁半岛北部居民在海中创造的一个人间奇迹。在意大利西北部亚得里亚海海边,有一片广阔的浅水区与大海隔绝,这片浅水区叫泻湖,湖中遍布小岛。早年,沿海的农民、渔民为了逃避北方兵强马悍的游牧民族,就逃避在这些小岛上,沿岛边水上建房。他们建房的方式很奇特,先在水底下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然后铺木板,再盖房。几百年下来,一座城市形成了,它就是威尼斯。人们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为建造这座城,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给砍光了。
威尼斯的城市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纵接相连。主岛靠一条长约4公里的“自由之桥”(Ponte Della Liberta)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我选择的还车地点选择主岛上的罗马广场(Piazzale Roma)。开过了自由之桥马上就到了罗马广场。这里是车辆能够到达的最深入的位置。接下去,就只能靠船和步行了。
引用一张谷歌地图的图片。威尼斯的主岛好像一条鲸鱼,自由之桥(左上方黄色线条)在鲸鱼的头部位置。主岛被中间的大运河反S形劈成两半。

在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样的知名都市,你是看不到一幢高楼大厦的。城市的最高点必然是教堂的穹顶和钟楼钟塔,小一点的城镇更是如此。从一个布满钢筋水泥丛林的国度来到这里,你是不能错过拍摄那些充满艺术、宗教、文化气息的建筑天际线,更不能错过登上各个城镇的制高点、鸟瞰360度美景的机会。

亚得里亚海中的威尼斯,无愧为国际级的旅游之都,论大气非我们的”东方威尼斯“所能比。

威尼斯的主岛上的公共交通只有船,没有公交车,约有10几条线路的公交"船"。下面是圣马可广场公交"船"站的情形。

威尼斯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大家在等待着公交船靠岸,人多但秩序绝不混乱。

里亚托桥处在大运河的中心位置,登桥后可以欣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和桥下穿梭如织的贡多拉,也是一个游人如织的热门景点。

主岛周围也有一些迷人的小岛值得拜访。去的最多的是玻璃岛(Murano)和彩色岛(Burano,又称蕾丝岛),这两个岛的意大利文名字非常接近,仅首个字母之差。
玻璃岛上的雕塑:

彩色岛离开主岛略远,坐船约30-40分钟。
彩色岛之一:沿着河道的建筑:

彩色岛之二:一家普通人家


岛上的小狗也出来乞讨。纸上黑色粗体字写的是“没有食物”,用圆珠笔写的小字是“不要给任何食物”。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船不仅用来载人,也用来运货,更可以开店。



看到年轻的一对,亚洲的面孔, 坐在贡多拉上,尽情欣赏这暮色下的水城……

暮色中的威尼斯


在桥上远望暮色中的安康圣母圣殿,华灯初上,倒映在大运河的水色之中。没有随声携带带三脚架,不够专业的我把入门单反的机身搁在桥栏杆上,轻轻按下了快门……

圣乔治马焦雷岛总是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圣马可广场的北角的钟楼上的时钟。建造于15世纪,镀金的蓝色珐琅质钟面上有着十二宫的符号。据传,这座钟一建成,设计了钟内部机械结构的两位设计师就被挖去了双眼,以防止他们造出类似的复制品。

换个角度看安康圣母圣殿。

圣马可广场钟楼,圣马可广场的制高点。钟楼于1902年倒塌,在原址上新建的钟楼于1912年开放。

贴下面这个图只有一个原因,因为它正好同时拍到了威尼斯的三种交通工具:贡多拉(左侧黑色水手划的船)、水上出租车(贡多拉上方白色的小船)和水上巴士(右边白色的大船)。一艘贡朵拉能乘坐7人,50分钟航程收费100欧元。水上出租车也不便宜,比如从马可波罗机场到市中心需要100欧左右,即使是在市区内,一趟也要30欧左右。水上巴士最为“便宜”,单程票价为7欧。我买了36小时无限次乘坐水上巴士的Travel Card,价格为25欧一张。




佛罗伦萨就是托斯卡纳的首府。我们驾车到了米开朗基罗广场,这里有一颇具规模的免费停车场。同时,米开朗基罗广场的地势较高(海拔约100米),是俯瞰欣赏佛罗伦萨全市风光的好地方。
整个城市沐浴在一片夕阳的金光之中,从左至右三个重要景观分别是老桥(Ponte vecchio),韦奇奥宫及其钟楼和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标志,是欧洲的第四大教堂,也是佛罗伦萨的最高建筑物。它的穹顶由布鲁内莱斯基设计,于1463年完工,在那个年代是不用脚手架所建造完成的最大建筑。穹顶的外壳由内部厚厚的支架支撑。需要提的是在1418年只剩下穹顶还没有开工。当时的难题在于上个世纪教堂设计出来后,没人知道应该怎样建造这个穹顶。这个穹顶比罗马万神殿的穹顶还要大,而且自万神殿以来再没有建过更大的穹顶了。 由于城市贵胄们禁止使用扶壁,而且没办法搭建够高、够坚固的脚手架(也没有足够的材料),所以不知道这么大的穹顶怎么能造出来,甚或仅让它不塌下来已经很难办了。必须考虑的还有,当时静力学还没有发展起来,而且所使用的灰泥需要几天的时间才会凝固,因此要靠脚手架提供很长时间的支撑。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被教皇指派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总建筑师,在设计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时,他曾不无感慨地说,“我可以盖个比圣母百花大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却不可能比它美”。

韦齐奥宫及其钟楼。

站在韦齐奥宫下仰望钟楼。

参观完了乌菲兹美术馆,回望圣母百花大教堂,登上穹顶观光的游客清晰可见。
登顶的代价是爬464级台阶,狭窄拥挤的楼梯, 没有电梯。但是,登顶之后的景色,可以将你的疲劳一扫而光!

驾车在托斯卡纳的乡间小路,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

托斯卡纳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城镇、村落往往建立在山丘之上,而制高点必定是教堂的钟楼、钟塔。

托斯卡纳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城镇、村落往往建立在山丘之上,而制高点必定是教堂的钟楼、钟塔。

前往圣几米尼亚诺的路途中...

|